-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9
- 9
- 5
- 2
- 1
- 5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原素梅 鲍彦平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12年28卷8期 1070-10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实习生血源性物质职业暴露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护理、临床、检验医学专业的510名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用SAS 9.1软件.结果 实习1年期间,27.70% (141/50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琴 柏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7卷6期 462-466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近年研究表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在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血-脑屏障可以调节脑微环境稳态,调控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氨基酸)转运,阻止血源性产物、病原体和神经毒性物质进入脑组织.神经影像学技术可以实现血-脑屏障完整性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颖青 葛宝兰 《中华护理杂志》 2017年52卷z1期 13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1 一般操作规范可能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工作场所,应禁止进食、饮水、摘戴隐形眼镜等.禁止食品和饮料混置于储存血液或其他潜在污染物质的冰箱、抽屉、柜子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飞斐 《护理研究》 2014年18期 2200-2202页ISTICPKU
【摘要】 医院是血源性物质聚集地,而护士则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其次是医生和医技人员[1]。目前血源性物质职业暴露已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探讨研究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做好护士职业防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绘宇 赵玉男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3年29卷7期 908-91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脑糖原的含量远远小于肝糖原和肌糖原,但却是脑葡萄糖含量的几倍.脑糖原浓度可高达10 μmol·g-1,大大超乎人们以往的认识.目前对于脑糖原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其含量受到神经递质、激素、神经元活动等因素影响.现阶段的研究表明,脑糖原是非常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屹 贾婧 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31卷2期 125-126页ISTICCA
【摘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血源性病原体是重要一类,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病原体[1],它们以血液和体液为媒介进行传播,引起人体疾病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友玲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年25卷12期 101-102页
【摘要】 职业暴露是指劳动者在从事执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暴露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1].在医院中,医务人员随时可能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患者.有研究表明针刺伤是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损伤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丽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12卷4期 75-76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年来,随着乙肝(HBV)、丙肝(HCV)、艾滋病(HIV)等具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手术室护士被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几率增加,但防范意识淡薄;调查显示,在医院感染中所有患者血液和体内物质都具有传染性的护理人员仅33.8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杨泽敏 等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8年31卷1期 41-42页ISTIC
【摘要】 <篇首> 外科医护人员有创操作相对频繁,如手术、各种穿刺、换药、接触各种导管及引流管,经常暴露于血源性物质中,加上工作繁忙、紧张、劳累,有很多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危险.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了解血源性感染的危害及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革 韦香妮 等 《广西医学》 2006年28卷6期 869-87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957年在研究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的作用时发现,在动物体内注射GH后产生了一种血源性的物质,此物质介导了GH的促生长作用,遂提出了生长介素学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