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5
- 5
- 1
- 54
- 15
- 11
- 10
- 9
- 12
- 8
- 7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春治 刘荑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卷2期 23-26页
【摘要】 由于人们对医疗行为的界定尚存在分歧,导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鉴定、法律适用以及赔偿责任等“二元化”现象的产生,给案件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医疗行为定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医疗行为界定的四个方面和医疗行为的定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建卫 田青 等 《生物学教学》 2025年50卷5期 90-92页PKU
【摘要】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沿用行为动词却未界定说明.基于行为动词系统性观念,以两维层级分析方式形成可能的界定与说明,以期助力体现其预设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周 叶文佳 等 《护理研究》 2023年37卷6期 1035-1040页ISTICPKU
【摘要】 基于行为改变理论视角,从行为完成度、行为人动机及行为的持续性3个方面对运动依从性进行概念界定,结合行为改变结果、内因及过程对评估工具进行系统梳理,以期为评估慢性病病人运动依从性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龙 罗开卷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9年22卷2期 32-35页
【摘要】 正当业务行为概念是正当业务行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界定正当业务行为的概念,应当综合考虑其法律归属、行为属性和规范要素.本文重新审视并界定了正当业务行为的概念,揭示了其基本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玲 陈岱炜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2期 27-29页
【摘要】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问题行为检出率的不断上升,状况不容乐观.通过比较大量研究者对问题行为的界定,明确了当前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实质;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从个体、家庭和学校等方面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学生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惠良 卢顺珍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7卷1期 74-76页
【摘要】 医疗行为作为引发医患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它的准确界定对于正确建构医患关系和处理医患纠纷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医学界与法学界对于它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偏颇.它是指一类以医疗为目的、以医学知识与医学技术为行为准则、直接作用于人体、对人体具有一定侵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光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年4期 9-10,34页
【摘要】 医疗行为作为一个医学法学上的概念,无论是在医事法律法规上,还是在医学或法学理论界均未有统一的定义.医疗行为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社会服务性劳动,它具有商品性和福利性.医疗行为是法律上认可的医疗行为人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锐锋 王爱红 《法律与医学杂志》 2004年11卷1期 27-30页
【摘要】 确定哪些行为属于医疗行为对实践中梳理医患关系和解决医疗纠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理论界对医疗行为的定义基础上,提出法律上界定医疗行为的3个要素,即医疗行为的主体、行为的专业性和医疗行为目的,论述了医疗行为的目的是健康价值的创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会昌 梁兰芝 《心理学动态》 2000年8卷1期 35-40页
【摘要】 文章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研究中同伴团体界定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四种方法:以被试选定的人群作为界定同伴团体的方法,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为标准确定同伴团体的方法、运用社会测量法确定同伴团体的方法,运用社会网络技术确定同伴团体的方法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芷蓉 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暨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 2020年学术年会 2020年
【摘要】 目的:在性骚扰案件的司法界定中,法院看的是性骚扰行为发生的证据、行为主体的动机、以及行为产生的后果.然而性骚扰事件就像“黑箱”,一是往往难以留下证据;二是行为主体的动机难以还原;三是对于是否“违背受害者意愿”这一标准难以界定,每个人对他者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