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5
- 3
- 1
- 5
- 3
- 3
- 2
- 2
- 7
- 4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路英杰 张帆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2年29卷5期 796-800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整合素蛋白αⅡbβ3是血小板上的一种钙依赖性膜受体,其胞外结构域可与含有RGD序列的肽链特异结合.通过将含有NTA-DOGS的磷脂单分子层膜转移到50 nm厚的金膜上,制备了一种含有NTA头部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传感器敏感膜.设计并...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整合素蛋白αⅡbβ3;His-tagged多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晓迎 黄炎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3年22卷2期 165-170,1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实验室自行研制的自动扫描式表面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对三种聚氨酯材料进行了血液蛋白质吸附实验,以传感片上的金膜作为对照材料.同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金膜和聚氨酯材料的超微结构与材料表面上所吸附的蛋白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四种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璇 郑小林 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6年30卷5期 383-385,344页MEDLINEISTIC
【摘要】 综述了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相对于常规技术的优越性,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情况,并简要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器;生物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媛媛 杨成丽 等 《生物技术通讯》 2002年13卷4期 264-268页ISTICCA
【摘要】 利用一种全新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检测仪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对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破伤风类毒素、抗体等生物制品进行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BIA),并对其在免疫学检测上的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生物特异性相互作用分析;生物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黔 陶杰 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35卷2期 202-205页
【摘要】 为了减小现有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传感器的系统漂移和溶液体效应引起的误差,利用四元光电探测器,发展了一种差分SPR传感器,通过对信号的差分运算消除这些误差.测试结果表明, 该仪器有2个突出的优点:具有10-5(°)或10-8 RIU的高角向分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江萌 导师:康青 济南大学 化学 化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前对于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2型(SARS-CoV-2)的检测包括分子检测、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抗体检测。其中分子检测耗时长成本高,并有较高的假阴性。而抗原检测只能诊断活动性感染,不能提供患者免疫力的信息。已开发的血清学抗体检测往往需要酶或荧...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 ; 新冠病毒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旭 导师:王建秀 中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生物传感涉及生物、化学、材料、物理、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它是一种灵敏的、分子水平上的快速、微量的分析检测方法。作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分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诸多优势,如简单、灵敏、易于获得生物分子本身或反应体系的电子传递过程,因而具有潜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圆怡 导师:郑小林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09年
【摘要】 表面等离体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于物理光学现象的生化检测技术,与传统的生化检测相比,它无需纯化,无需标记,可以无损伤的快速实时监测生物大分子反应的动态过程。目前,它已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尹丽君 导师:曾冬铭 中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应用化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本文回顾了表面等离子激元共振(SPR)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并简单介绍了SPR在大量生物体系中的应用。由于SPR传感器不需要标记就可以直接测量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其成为研究生物分子作用表征和定量的重要手段。与其他技术如酶、放射标记等相比较,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范文韬 导师:刘德立 华中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1.SeMNPV vp39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该文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将甜菜夜蛾多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ple nu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