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12
- 2
- 38
- 12
- 5
- 4
- 2
- 19
- 14
- 13
- 12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曙东 陈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4卷2期 191-192页ISTIC
【摘要】 [目的]比较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TS)起搏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TS)起搏组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右室流入道间隔部(RVITS)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宇镇 龚浩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8年6卷6期 434-4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索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需要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加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58~81岁.21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右室间隔部固定,19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心尖部固定.结果 主动电极与被动电极置入时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继锋 王迎 等 《心电学杂志》 2009年28卷2期 81-83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电极体表起搏心电图的变化. 方法 比较右心室流出道主动固定电极(游离壁12例,间隔部16例)和右心室心尖部被动固定电极(20例)起搏心电图的QRS波群主波方向及时间,比较6个肢体导联上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杨波 郭航远 等 《心电学杂志》 2009年28卷6期 403-405页
【摘要】 目的 比较心室主动固定电极(螺旋电极)与被动固定电极术后各参数的变化. 方法 将入选患者按植入电极分为螺旋电极组(n=50)和被动电极组(n=50).测定两组术中,术后1周.术后1、2、3、6个月在平静状态下起搏阈值、V波电压及阻抗. 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翔 蒋靖波 等 《临床内科杂志》 2022年39卷10期 667-6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经股静脉植入主动固定电极与被动固定电极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9年7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我院经股静脉植入主动固定电极行临时心脏起搏的患者42例作为试验组,2012年9月1日~2019年6月30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丽梦 戴振宇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35卷3期 201-205页ISTIC
【摘要】 起搏电极固定于心内膜时,对心肌产生局灶性损伤,在腔内电图上可记录到损伤电流,不同的起搏电极导线(主动、被动电极,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电极导线,无导线起搏器电极)、不同的植入部位(心房、心室肌、传导束)都有其特征性的损伤电流表现.根据其特征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菁 卢文杰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年44卷2期 389-39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和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原为心室起搏(VVI)心尖部起搏、现需更换起搏器的患者2例和心动过缓需安装起搏器的新患者33例,共35例.评估QRS波宽度、S-Q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洁 王晓群 等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4卷6期 360-36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心房起搏使用螺旋电极导线(主动固定电极导线)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入选2015年11月至2016年6月在瑞金医院心脏科置入埋藏式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共109例.根据心房电极导线的类型分为螺旋电极组(n=68)和被动固定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健 张燕一 等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8期 1008-1011,10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的主动电极和右心室心尖部(RVA)的被动电极起搏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13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1001例。根据心室电极导线的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陈玲 宋晓蓉 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10卷4期 101-10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比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植入右心房螺旋电极与翼状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方法 60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右心房植入Medtronic 5076-52螺旋电极导线30例(螺旋电极组),同期植入Medtronic IMK 49J...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