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2
- 3
- 1
- 1
- 1
- 3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回佳菡 施立楠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6年43卷4期 297-307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意识的存在决定了人类生命的意义.意识问题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要回答的一个最重要问题.意识科学正在成为认知和心理科学的皇冠,成为基础科学的顶峰.近20年来,随着认知科学、心理科学、神经科学和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实验科学地研究意识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文博 导师:卓彦 周天罡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础医学 认知神经科学(博士) 2020年
【摘要】 灵长类动物的视觉系统有两条并行的神经通路,大细胞(Magnocellular)通路和小细胞(Parvocellular)通路,简称M通路和P通路。研究表明,两条神经通路具有分离的解剖结构,并且对颜色、对比度、空间频率等局部特征信息具有不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晓媛 导师:焦留成 师黎 郑州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 2016年
【摘要】 视觉系统是动物认知外部信息最重要的感觉系统,大脑中存在皮层和皮层下两条视通路,皮层视通路主要负责对外界视觉刺激的精细加工和智能识别;皮层下视通路属于大脑早期进化的边缘结构,是包括上丘(Superior Colliculus,SC)→丘脑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田苗 梅斌 等 《动物学报》 2005年51卷2期 274-27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视觉信号识别训练可改变视觉通路神经元的可塑性,其神经机制尚不清楚.已有少数研究显示,动物(猴)长时间进行特定方位的光栅识别学习后,视皮层部分神经元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表现出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敏感性变化.这种敏感性变化是否亦存在于皮层下结构尚无报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典 范影乐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5年34卷5期 522-5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视觉通路上的多级方位敏感特性对于视觉轮廓感知起着关键作用,将为更高层次的视皮层图像理解提供重要的特征信息.从视觉方位敏感机制出发,提出一种图像边缘检测的新方法.利用神经节细胞以及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向心分布的生理结构特性,构建具有突触连接和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媛 刘涛 等 《解剖学杂志》 2017年40卷1期 31-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初级视区急性毁损对猫的高级视区刺激诱导的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初级视区毁损后的残留视觉(称盲视)可能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了初级视区(包括17和18区)急性毁损对猫的高级视区(包括19、20和21区)中立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东 刘昌 《心理科学》 2008年31卷3期 609-613页
【摘要】 对危险信号的快速警觉具有生物学意义,研究发现视觉恐惧信号可以经过两条不同的通路传达杏仁核:一条直接的皮层下通路,另一条是间接的视觉皮层通路.最近三年(2004-2006)一批脑成像和电生理研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以此为基础对两条通路的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冠楠 耿海燕 《心理科学》 2007年30卷5期 1136-1138页
【摘要】 视觉意识的神经机制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普遍认为视觉信息加工主要有两条通路: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而新近的研究表明还存在不经过初级视觉皮层(V1区)的第三条通路.高级视觉皮层、V1区和皮层下结构都对意识觉知的产生起到了相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江华 方俊明 《心理科学》 2005年28卷1期 10-12页
【摘要】 特定区域整合模型与信息传输接替模型提供了聋人唇读不同的大脑机制,前者认为聋人唇读是由特定大脑皮层(如STS,后扣带回等)加工的结果,听觉皮层并未参与视觉语言认知加工;后者认为聋人唇读的大脑机制与正常人无声唇读的大脑机制基本相似,是通过皮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