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1
- 1
- 14
- 2
- 4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32卷8期 530-532,53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著.成无己(1063~1156年),本为宋代聊摄(今山东聊城)人.后聊摄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成氏家世儒医,才识明敏,记闻赅博,尤精伤寒之学,钻研数10年,著有<注解伤寒论>3卷(1144年)、<伤寒明理论>...
【中文期刊】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年28卷6期 22-2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郭霭春(公元1912~2001年),当代杰出中医医史文献学家.治儒习医,文医会通;工诗善词,学识渊博;于医史、文献、版本、目录、校勘、训诂、音韵之学,造诣深厚,尤精中医文献学.
【关键词】 郭霭春;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 训诂成就;
【中文期刊】 黄作阵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8卷2期 42-44页 ISTIC
【摘要】 <篇首> 李今庸,湖北枣阳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尤以治疗中医内、妇科疾病见长.现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李时珍研究会名誉主委、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读医心得》、《读古医书随笔》、《金...
【中文期刊】 鲍晓东 郑东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3年9卷8期 68-70,封四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黄帝内经>距今淹远,词句艰涩,披会不易,施用更难,故古人有"寻径升岱NFDB5,求舟诣扶桑"的感慨.什么是研究<内经>的"径"和"舟"呢?诚如王冰在其<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所说:"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诂训."由此可见,要...
【中文期刊】 黄海波 莫德芳 《时珍国医国药》 2012年23卷3期 778-779页 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从《本草纲目》选择了香薷、黄芩、猪苓、柴胡、葛根、茵陈蒿、莱菔、栝楼8味植物药名,根据李时珍“释名”中的音训进行阐述,揭示其溯本字而求本义以描形态、求本音而探语源以述药性、循谐声而求同源以通语义、征文献而通转语以斥谬说等训诂方式,从而...
【中文期刊】 郜晓芹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6卷2期 46-48,51页
【摘要】 新安医家非常重视对中医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注释、校订及分类专题探讨上.以明代《素问吴注》为例,吴崑以医理为据,综合运用了释字词、注字音、通文义、析篇名等多种传统的训诂方法对经文进行了大量注释.其注释内容多有创新,不仅考辨经文,...
【中文期刊】 彭榕华 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732-734,74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钱超尘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训诂学家和中医文献学专家,擅长以《说文解字》为核心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考据学,为乾嘉学派正统传人。他在北京中医药大学40余年教学生涯中,勤勉治学,孜孜不倦,在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经典著作的语言研究方面开...
【中文期刊】 黄作阵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29卷3期 158-16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马继兴,当代著名中医文献专家,在60年的学术生涯中,独立撰写学术著作17部,与他人合著8部,发表论文150篇.马先生在中医古籍训诂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其<马王堆古医书考释>一书中(下简称<考释>),该书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
【中文期刊】 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27卷5期 18-2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钱超尘教授作为当代著名中医文献学和中医训诂学专家,为中医文献研究及中医经典著作语言研究开拓了许多新的领域,对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位论文】 作者: 黄作阵 导师:严季澜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2006年
【摘要】 本文是一篇关于现代中医训诂史的研究论文。文章全面分析总结了近30年中医训诂的成就,认为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1.初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中医特点、切合中医训诂实际的训诂理论;2.中医训诂研究学术气氛空前活跃,发表了数百篇较高学术水平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