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8
- 3
- 81
- 23
- 20
- 17
- 11
- 14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立文 王晓明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38卷10期 865-868页ISTIC
【摘要】 本文总结、分析傣医诊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理论与方法。傣医认为 RA 的病因病机是体内四塔失衡,加之外感风寒湿热诸邪,内外合邪引起关节肌肉局部四塔功能失常而发病。RA在傣医学中辨证分为拢蒙沙喉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邦才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2012年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确立黄疸病辨证论治体系,追其渊薮,当首推仲景.黄疸病在《伤寒论》中有散在论述,《金匮要略》则立专篇讨论.全篇论述黄疸22条,出方10首.历代医家对仲景有关黄疸诊治理论,多有研究阐发,但对黄疸的分类、病机、病位,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茹清静 2011年长江三角洲中医肝病协作组学术会议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肝病分会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本文通过中医经典回顾,对胃气的内涵和外延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对胃气损伤的病因病机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胃气评估的几个层面:饮食摄纳与运化,神色表象,营养状况,乏力程度,舌苔和脉象.并对目前胃气学说及预后理论研究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茹清静 首届"之江中医药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本文通过中医经典回顾,对胃气的内涵和外延的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对胃气损伤的病因病机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胃气评估的几个层面:饮食摄纳与运化,神色表象,营养状况,乏力程度,舌苔和脉象.并对目前胃气学说及预后理论研究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竺佳晟 李金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9年41卷10期 793-7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但目前国内产科及康复科从业人员尚未关注到孕妇产后腹直肌分离的诊治,对于其发病率、危险因素、诊断评估及治疗等仍缺少相关数据研究.本文围绕腹直肌分离的评估与治疗,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各种评估及治疗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军 李银平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年31卷2期 135-1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证三法"是中国急救医学先驱王今达教授提出的治疗脓毒症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的用于治疗温病的辨证理论."三证三法"理论中"毒热证"(即炎症"风暴")向?"血瘀证"(即凝血"风暴")的转化主要借鉴了"卫气营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玉燕 汤尔群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4期 271-27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先秦两汉时期已将审察病机作为诊疗的核心,并形成以辨病机为核心的疾病诊断和论治体系,以《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为典范,《黄帝内经》及《伤寒杂病论》中具有丰富的辨识病机论治病证的实践范例.隋代《诸病源候论》系统整理各病的病因病机病症,便于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童童 占永立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20期 1784-1786,1793页ISTICPKUCSCD
【摘要】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以风、寒、湿三邪侵袭内伏,导致气血不畅,水液化生障碍,伏邪痹阻贯穿疾病始终为病机特点.从理论及临床两方面探讨脏腑风湿病机学说在CGN临床诊治中的具体内涵,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八纲与脏腑辨证,以扶正为基础,以“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兰 祁琳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13期 1108-11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药性配伍是中药配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药药性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有效途径之一.药性配伍理论的溯本清源、梳理挖掘,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进而提高中医临床诊治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临床应用广泛、现代研究较为深入的酸甘药性配伍为示例,在对其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玉瑞 胡勇 等 《中医杂志》 2019年60卷20期 1711-1714,17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理论建构的重要模式,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形成,也给中医学带来了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的特点.然而,五行模式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逻辑缺陷,主要表现为五行归类的比附性、四时与五行配属的难以调和性、五行平权与五脏主次有别的差异性、五行作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