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5
- 2
- 16
- 5
- 5
- 4
- 3
- 15
- 6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芝兰 曾春娇 等 《医药导报》 2013年32卷8期 1043-1049页 ISTICPKUCA
【摘要】 白藜芦醇、白皮杉醇和赤松素均为二苯乙烯类多羟基酚化合物,具有多重生物活性.该文综述上述3种二苯乙烯类构物的来源、理化特性、构效关系、药动学特点和生物学效应及分子机制等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其临床药理学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中文期刊】 宋晓东 徐海涛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卷1期 62-64页 ISTICCA
【摘要】 利用来自欧洲的13个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种源,以当地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作对照开展了试验.结果发现,1a生苗木能否正常越冬成为评价种源好坏的首要因子,比利时、奥地利...
【中文期刊】 秦莉 吴小芹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5卷5期 31-34页
【摘要】 为了保存通过抗病性测定表明具优良抗性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丛生芽,笔者研究了不同激素和光照处理对其离体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17℃条件下,暗培养不适合抗病赤松丛生芽的离体保存;而在培养基中仅添加1.0 mg/L ABA或添加0.2 mg/L 6...
【中文期刊】 秦莉 吴小芹 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35卷3期 89-92页
【摘要】 以抗病性较好但不易生根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对影响组培苗生根移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将待生根的丛生芽置于17 ℃条件下处理5 d后,不定根诱导率最高达93%;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30~50 mg/L香蕉汁有利于不定根诱导...
【中文期刊】 秦莉 吴小芹 等 《林业科技开发》 2011年25卷2期 28-30页
【摘要】 为了评价从日本引进的抗松材线虫病赤松通过无性快繁获得的再生植株在我国的生长状况.本研究对田间试种的抗病赤松6个家系12个无性系共688株再生植株进行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抗病赤松0.5年生再生植株试种成活率明显低于2.5年、2年、1.5年及1...
【中文期刊】 朱丽华 吴小芹 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4卷2期 11-14页
【摘要】 以无菌条件下萌发21~28 d的赤松(Pinus densiflora)幼苗子叶-胚轴材料为起始外植体建立了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添加4 mg/L 6-BA和0.05 mg/L NAA的GD培养基上培养5周可诱导丛生芽形成,无6-BA但...
【中文期刊】 张红岩 吴小芹 等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4卷5期 7-11页
【摘要】 从抗病赤松丛生芽的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以及山梨醇浓度、NAA和6-BA组合等方面探讨了离体条件下赤松组培丛生芽的低温保存条件.结果表明:保存温度为17 ℃时,丛生芽存活率达到96.7 %;培养基中单独添加0.1 mg/L的山梨醇或0.1 mg...
【中文期刊】 马大龙 杨国亭 等 《林业科技》 2010年35卷5期 25-28页
【摘要】 以CTAB法提取的赤松外生菌根DNA为模板,应用单因子试验及L16 (45)正交试验,系统的分析了DNA模板、Mg2+、dNTPs、引物和Taq酶对ITS-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建立了赤松外生菌根rDNA ITS扩增反应的优化体系,最优反...
【中文期刊】 孙蕾 房用 等 《食品科学》 2007年28卷7期 189-191页
【摘要】 本实验测定出黑松和赤松花粉的生活力,制定了松花粉等级和质量指标;优选出黑松和赤松雄花穗采后取粉处理的最佳方法,确定了松花粉适宜的干燥温度和处理时间,确定了松花粉长期贮藏适宜的包装方式和含水量指标.
【中文期刊】 金永焕 李敦求 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年15卷1期 71-74页
【摘要】 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了赤松光合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赤松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生理指标及其日变化均产生明显影响;中度水分胁迫时赤松幼苗的光合午休比对照提前1 h且午休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