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6
- 3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子义 杨婕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3年11期 62-67页
【摘要】 赵树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和语言大师。本文以赵树理的23篇中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选取小说中的对话部分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从语言学的视角,考察一些重要的语言项目在前后期小说中的分布情况,为“不一样的赵树理”提供切实的语言证据,并对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育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14卷9期 114-116页
【摘要】 时代需求为赵树理文学主张和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肥沃的土壤.抗日战争大环境、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对赵树理文学创作的重要影响,说明了时代需求是赵树理文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育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14卷7期 28-30页
【摘要】 童年经验对赵树理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形成了赵树理固执的难以更改的生活习性,导致赵树理小说创作更加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育达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14卷4期 114-117页
【摘要】 赵树理的文风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的特征和意义.宗教迷信、民间传说、戏曲艺术、文学传统四个方面的地域文化,是影响赵树理文风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巧凤 候杰 《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18卷4期 23-26页
【摘要】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村题材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出于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处于不同时代的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农民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农村农民风貌,表达了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俊娜 罗文军 《科技信息》 2011年35期 975,997页
【摘要】 三仙姑是赵树理处女作《小二黑结婚》中的主要人物,作家以简洁、生动、诙谐的笔调刻画的这一角色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天我们拂去作品的现实功利色彩重新看这一人物,就会发现许多矛盾的地方,这一值得争议的人物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家在塑造人物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晨 《校园心理》 2008年6卷12期 42-43页
【摘要】 <篇首> 1966年8月,他被戴上高帽子,挂上大牌子,押到会场,采取时髦的"喷气式"进行批斗.但上台后他竟摘下高帽子和大牌子挺身站在台上.造反派头头见状大声喝道:"赵树理,造反派说你是黑帮,你胆敢反抗,这是反革命行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松霞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8年10期 108-109页
【摘要】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成名作,这篇小说成功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1.老一代农民——二诸葛和三仙姑;2.新一代农民——小二黑和小芹;3.封建残余势力——金旺和兴旺.小说通过不同类型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作者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