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32
- 51
- 42
- 7
- 379
- 161
- 97
- 37
- 11
- 83
- 62
- 46
- 44
- 3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蕾 孙浩 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33卷9期 1736-1737页ISTIC
【摘要】 患者 男,13岁.心脏扩大12年,心跳慢7年5个月,病程中多次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逸搏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1),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左心室内径明显增大(LV 6.28 cm),左心房内径增大(LA 3.92 cm...
【关键词】 左束支起搏模式;双腔抗核磁起搏器植入;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晓寒(综述) 姚焰(审校)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10期 852-8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和缓慢性心律失常都常见于老年人。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不同起搏模式及起搏部位对术后房颤发病的影响可能不同。本文讨论了心房起博部位,房室同步起博和右室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萍 岳文胜 等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30卷8期 705-70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不同起搏模式下左心室扭转及解旋功能.方法 选取窦性心动过缓为主,具有正常的房室传导顺序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并植入DDDR心脏起搏器的患者45例,每例入选患者随机进行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振娟 林平 等 《护理研究》 2007年21卷5期 400-40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模式对病人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以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对112例不同起搏模式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比较3种起搏模式下病人的QOL水平.[结果]除机体疼痛、角色情绪2个维度外其余6个维度(生理功能、角色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入源 周贤惠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547-549,552页ISTIC
【摘要】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长期随访观察,评价双腔起搏(DDD)与单腔心室起搏(VVI)对起搏器植入患者长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2010年12月之间因心脏传导系统疾病而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2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兵 臧倩 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12期 2012-2014,201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起搏部位及起搏模式对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行起搏器术后87例患者,患者在术前通过追问病史及相关检查明确排除房性心律失常,平均2.5年的程控及临床随访,对是否有新发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多 岳文胜 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年16卷7期 440-443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对右室长轴应变与肺血管阻力的即刻影响.方法 具有正常房室传导顺序并已植入全自动频率自适应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45例,所有患者随机在心房起搏心室起搏(APVP)、心房起搏心室感知(APVS)和心房感知心室感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富康 郭航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20卷3期 395-398页ISTICCA
【摘要】 提要:随着对起搏器临床应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不同起搏模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多项研究发现,起搏器起搏模式影响者患者的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改变心室舒缩顺序,影响心室结构,进而影响心功能和预后.本文就不同的起搏模式对患者的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战勇 李志忠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2年21卷6期 431-43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心室起搏管理(Managing Ventricular Pacing,MVP)功能减少心室起搏百分比的效果.方法 选择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房室阻滞而植入具有MVP功能的美敦力Adapta系列起搏器的患者共50例,分别程控为DDD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艳玲 宋和鉴 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4卷20期 67-68页
【摘要】 目的:探讨起搏部位及起搏模式对手术后继发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收治行起搏器手术治疗后患者85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排除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进行近2年内的临床随访观察,判断是否有新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结果:术后超声基线水平比较,房性心律失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