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
- 22
- 18
- 7
- 4
- 2
- 16
- 12
- 12
- 11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文琼 昃峰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24年39卷9期 859-8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分析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相关静脉闭塞的发生率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电极导线拔除情况,进一步指导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行电极导线拔除患者 4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那润萍 张京梅 等 《中国医药》 2019年14卷3期 338-34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3例起搏器相关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装置置入或末次更换距发生感染性心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飞 董建增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8年26卷3期 149-153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主动固定临时起搏器与传统临时起搏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电极拔除术的起搏器依赖患者105例,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患者采用传统电生理导管的临时起搏方式,纳入传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然 蔡伟萍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387-388页ISTIC
【摘要】 报告1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切口反复感染患者,运用经静脉拔出电极导线有效控制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静脉反推力牵引法拔除电极导线风险性高,并发症多。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合理化康复训练等,术后重点给予服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轶伦 李学斌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5年24卷4期 263-26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因一侧起搏器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系统的患者中,仅拔除原有感染侧起搏器及电极导线而保留非感染系统的临床意义.方法 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因一侧囊袋感染而在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的患者.根据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燕慧 张灏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年23卷3期 265-266页ISTIC
【摘要】 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无功能电极的拔除是必要的.激光鞘由光纤螺旋形缠绕在鞘管的内壁和外壁之间,其顶端可提供可控的能量替代机械性推进力,在准分子激光的作用下,使电极和其外周的心室内梳状肌、瘢痕组织游离开来.完全拔除率为9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莉 王京 等 《武警医学》 2009年20卷12期 1117-111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随着心脏起搏技术的广泛应用,起搏器术后顽固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对于二次更换起搏器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更高,常常经反复多次清创、换药,仍不能彻底解决,部分患者还出现了严重的菌血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已被污染的电极导线取出体外[1...
【关键词】 起搏电极拔除术;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技术;适应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文胜 李公信 等 《华夏医学》 2002年15卷1期 103-104页CA
【摘要】 <篇首> 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广泛开展,发生永久起搏电极残损的病例亦越来越多,对于无并发症及明确潜在危险的残损电极可长期留置体内[1~4],对于已引起并发症及有明确潜在危险的残损电极则需尽早拔除.目前已有一些成熟的拔除方法[2~4],但对少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文胜 张耿新 等 《华夏医学》 2001年14卷6期 817-819页CA
【摘要】 <篇首> 永久起搏器囊袋感染、破溃,起搏器及电极脱出体外,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必需拔除起搏器及电极[1,2],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直接牵引法,成功率低,易导致电极弹簧钢圈或绝缘层被拉长及损坏,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及生命危险,电极被损坏后,也会增加其他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平 刘小燕 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22卷2期 209-211页ISTIC
【摘要】 伴随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应用的增多,与之相关的起搏器感染也明显增多。电极拔除是治疗起搏器感染最有效的方法。大部分患者的电极可通过经静脉介入手术的方式拔除,部分病情复杂的患者可通过内外科联合杂交手术的方式拔除。该文报道1例起搏器感染患者,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