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5
- 1
- 4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郝玉洁 魏智钧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3年7卷29期 3933页ISTICPKUCA
【摘要】 采用锤击后外敷中药治疗足跟痛55例,疼痛完全消失43例,减轻12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永忠 李选民 等 《陕西中医》 2012年33卷4期 458,47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活血通痹类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郭焕章经验方足跟痛方(焦杜仲、川牛膝、木瓜、丹参、地锦草、小茴香、当归、透骨草、五加皮等)配合活络洗方外洗治疗跟痛症120例.结果:总有效率94.74%.结论:本方法对本...
【关键词】 跟痛症/中医药疗法;补益剂/治疗应用;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新 彭丽云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年7卷25期 619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足跟痛又称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其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酸胀疼痛,轻者影响行走,严重时呈针刺样痛,步履困难,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学军 师莉 《国医论坛》 2011年26卷5期 29页
【摘要】 <篇首> 足跟痛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轻者仅于行走时足跟疼痛,重者患足着地即痛,不能行走或站立,悬垂患足亦痛,甚为痛苦.治疗此症,用抗风湿止痛药很少有效,封闭治疗远期疗效差.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熏洗配合中药辨证内服治疗该症56例,获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湛锋 《国医论坛》 2003年18卷2期 25-25页
【摘要】 <篇首> 跟痛症是中老年常见的骨伤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足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药浸渍附着法,辅以中药内服,共治疗足跟痛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山鹰 彭俊侨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5卷4期 558-558页ISTIC
【摘要】 <篇首> 跟痛症是跟部周围疼痛的总称,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药物针刀疗法治疗跟痛症是李山鹰主任医师经过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反复探索研制出的一种治疗跟痛症的简便实用,便于临床推广的新疗法.该法选用的中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作用,针刀则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聘年 曹生有 《中医研究》 2013年26卷2期 48-49页
【摘要】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为平补平泻、滋补肝肾之基本方,是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广泛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腰体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足跟痛或虚火牙痛等症状.临床上不论何种病症,只要辨证为肝肾阴虚证,均可采...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治疗应用;头痛/中医药疗法;慢性咽喉炎/中医药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