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37
- 21
- 1
- 1358
- 325
- 139
- 127
- 47
- 362
- 353
- 140
- 131
- 1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石鹏岩 许琨 等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3期 555-557页
【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并伴有其他全身表现.临床以发作、缓解、复发交替为特点,缓解期UC虽然病情得到控制,但会出现腹痛、腹泻、黏液便、或少量血便、排便不尽、急迫感或肛门坠胀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健 李艺君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1期 112-114页ISTICCA
【摘要】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伏邪温病范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伤于寒"是为少阴阳气受损,阳气亏虚;春季少阳当令,伏邪温病转出于少阳,故称"春必病温".伏邪传变外出即转出少阳,内陷即陷入少阴.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为理论指导治疗春季发热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寇子祥 《天津中医药》 2017年34卷6期 364-366页ISTICCA
【摘要】 主要介绍了陈宝贵教授对"汗为心之液"的解析及辨治体会,并附有两则医案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成铭 《西部中医药》 2012年25卷1期 43-45页ISTIC
【摘要】 癌病患者的辨证与传统有所不同,应把癌病的基本病机即癌毒内伏、正气不足作为辨证的基础;益气养阴是扶正法的基本治法,温阳散寒也应重视,在运用解毒抗癌法时应慎用苦寒.同时以复法大方治疗癌病值得探索,祛邪治疗应把放化疗考虑进去,此外在癌病的治疗中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翠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30卷5期 873-875页
【摘要】 女性在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之时,出现周期性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1].经间期出血一般出血较少,可自行自止,但若失治日久,出血时间逐渐延长,甚至延续至下次月经来潮,将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及生活不便,还将引起各种妇科炎症.又因经间期为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翠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年15卷3期 78-79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甲状腺功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是指由于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造成的一组综合征,发病原因有多种,而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居多,临床治疗相当棘手.运用中医辨证配合西药治疗,往往能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个人辨治体会总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中秋 赵志国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6年21卷2期 18-1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病变为主的非特异性炎症,常有糜烂和溃疡.临床基本表现有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病情轻重不一,病程较长,易复发.属中医内科"泄泻"、"痢疾"、"便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海雯 陈晓丽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29卷10期 1664-1667页
【摘要】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肿瘤,西医治疗以新药及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但是仍有较多患者存在耐药、毒副反应重、治疗不耐受.中医治疗该病以辨证为根本,病机以肾亏瘀毒为主.作者在临床治疗中以中西结合为治疗模式,化疗期扶正健脾和胃,减轻西药毒副反应,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符小聪 明爱红 《江西中医药》 2011年42卷5期 15-16页CA
【摘要】 <篇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腹水是晚期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是终末期肝病的共同病理变化,腹水形成后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又增加水电解质紊乱、自发性腹膜炎、肾衰竭等风险,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标.中医学的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