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069
- 66
- 20
- 9
- 3
- 2171
- 872
- 526
- 369
- 202
- 377
- 338
- 151
- 138
- 11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天骄 魏阳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5期 749-752页ISTICCSCDCA
【摘要】 《伤寒论·辨脉法第一》中"脉紧者,如转索无常也"是后世诸多医家对紧脉脉象的基本认识和定义,但因转索无常之象难以理解,且辨脉法篇真实作者存疑,紧脉的"转索无常"也一直饱受争议.本文通过对比《金匮要略》相关原文,探讨紧脉此种定义所存的不恰当之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雨婷 魏东升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2期 389-394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使用影像组学构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识模型.方法 收集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的冠心病患者 112例,其中痰瘀互结证60 例,心血瘀阻证52 例,采用人工智能影像后处理平台分割患者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提取影像组学特征...
【关键词】 痰瘀互结;影像组学;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瑞琪 韩宇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1期 6-11,35页ISTIC
【摘要】 系统辨证脉学从位、数、形、动、质五个维度描述了脉体、脉管壁、血流和脉搏波方面的脉象信息,脉象要素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进而各系统间形成网络化的疾病发生发展的动态逻辑,形成中医脉诊的"心智模型".《伤寒杂病论》强调"脉"在辨证识病中的重要性,将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景龙 乔雪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10期 1394-1398页ISTICCA
【摘要】 《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病分别代表人体"阴道虚"和"阳道实"的状态,能够反映人体气的虚实态势及疾病的寒热属性.本文以人迎气口脉对比法首辨阴阳来确定三阴三阳病,以《伤寒论·平脉法》辨析邪气性质及结合六经病提纲证辨别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型,凭脉辨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欢 帅云飞 等 《河北中医》 2025年47卷7期 1210-1213页ISTIC
【摘要】 论及四诊,切诊最末.忆及三部九候,遍布全身,脉动之中,蕴含气血,求真勿略.所象或局部,或全身,均系于太阴,才有后世独尊寸口.现临证之时,观"关脉独大"之象,所显或弦,或滑,或浮,或数,或缓,或重按空虚,所含医理,病机不同.本文结合临床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朵廷 孟骊冲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5卷5期 970-975页ISTICCA
【摘要】 精确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马王堆医书蕴含着丰富的中医诊断知识,本文系统梳理马王堆医书诊法、诊病与辨证内容,发现其诊断体系主要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四诊初备,原始朴素;二是疾病多类,分型施治;三是经脉辨证,诊治一体.通过对《脉法》《阴阳脉死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萍 曾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7期 86-89页
【摘要】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在辨证论治中使用太素脉法作为脉诊法,可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该文列举基于太素脉法辨治失眠验案 2 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荐明 李源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23卷10期 64-67页
【摘要】 赵杰教授为经方扶阳派创始人,临证30余年,重视脉诊,崇尚仲景学说,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痤疮方面有独到见解.赵杰教授认为痤疮的根本病机是阳虚,热证、瘀血是其发展至某一阶段的临床表现,故治疗以扶阳为本,兼顾治标以解决疾病的病理产物.文章总结赵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鹏飞 陆金根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5期 2346-2351页ISTICPKUCA
【摘要】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华 《安徽医药》 2024年28卷2期 403-406页ISTICCA
【摘要】 《温病条辨》"复脉法"源于《伤寒论》"复脉汤",有滋阴助阳,益气养血之功效,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与《伤寒论》"复脉汤"不同在于,"复脉法"立足于阴阳、脏腑,提出以血脉理论为基础的复脉脏腑法和复脉阴阳法,其中复脉阴阳法可养气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