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10
- 1
- 1
- 1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2年31卷6期 469页ISTIC
【摘要】 迷走神经是心脏的减速神经,对心肌和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均有抑制作用.而迷走神经障碍与兴奋性不同程度增高时,对心脏的抑制程度也不相同.当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房室结时,将能引发不同程度的迷走性房室阻滞.近年来,对迷走性房室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娣 孙旭森 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年31卷5期 375-377页
【摘要】 阵发性房室阻滞(paroxym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P-AVB)定义为患者的心律突然从明显正常的1:1房室传导变成了三度房室阻滞;当P-AVB持续时间较长并伴室率缓慢时,可引起晕厥先兆及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年19卷2期 147-154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的五十余年中,其有效地治疗了数以万计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挽救了很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如病窦综合征,三度房室阻滞伴极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随后,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包括治疗伴心率骤降的血管迷走性晕厥,伴心室同步化不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华清 严激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8年11卷4期 360-3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处理措施.方法 CRT植入术者55例,男性38例,女性17例,年龄(62.5±9.6)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DCM)41例,缺血性心肌病(CHD)11例,Ⅲ度房室传...
【关键词】 心力衰竭,充血性;心脏起搏,人工/副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映珠 钟宁英 等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12卷11期 35-36页ISTICCSCD
【摘要】 报道58例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95%.本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13例(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伤口出血1例,发热6例.护理要点包括监护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菊康 王红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1期 30-31页
【摘要】 成年人心电图上 PR 间期>0.21 s,即认定为一度房室阻滞。临床上,一度房室阻滞的发生率在心律失常中居第4位,仅低于窦性心律失常、早搏和心房颤动;它比二度房室阻滞的发生率高2~6倍,比三度房室阻滞高6~14倍。许多病理原因均可能导致传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兆华 卢彦 《山东医药》 2001年41卷13期 56-5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房室结的绝对不应期异常延长,致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的现象,是儿科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之一.C AVB可表现为一过性、间歇性或持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2年1期 9-10页
【摘要】 疾病概述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前者包括一度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后者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病因注意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是否长期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治平 王泽元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年19卷6期 449-45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心房颤动(Af)合并房室阻滞(AVB)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8例Af伴有>2.0秒长R-R间距和/或有交接性逸搏及其心律的DCG,结合其长R-R和/或逸搏发生时状态、频次、24h平均心率、最小和最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杨波 郭航远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35卷8期 731-7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PTSMA)对心电图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8年1月至2003年10月26例患者[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7.4±11.2)岁]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HOCM,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