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1
- 5
- 4
- 4
- 1
- 1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向东 叶放蕾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5年11卷6期 418-42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2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行开放性乳突根治术.结果 22例均有耳流脓史,20例(90.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顾美珍 导师:殷善开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耳鼻咽喉科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迷路切除后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早期快反应基因c-fos的表达特征.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白色赤目纯种豚鼠27只,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术后15min、1h、2h、6h、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琨龄 刘业海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33卷1期 67-68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听神经瘤来自第八对脑神经鞘膜,是小脑脑桥角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此类患者一般收住神经外科行后开颅手术治疗.随着CT、MRI等的临床应用,中小型的听神经瘤发现增多;再者,由于生活的改善,要求手术治疗的年老病人也增多,因此选择一种风险小,恢复...
【关键词】 神经瘤,听/外科学;神经鞘瘤自由词 迷路进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五根 张剑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4年10卷5期 260-262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能保存面神经功能及听力的改良迷路入路听神经瘤手术方法,为其提供解剖学标志及参数.方法 20具成人尸头模拟改良迷路入路进行手术, 切除上半规管弓、后半规管弓,保留上半规管壶腹、后半规管壶腹、外半规管、前庭,测量术野暴露范围及内听道的暴...
【关键词】 半规管/解剖学和组织学;改良迷路入路;神经瘤、听/外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杭军 廖建春 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年9卷6期 335-337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为临床上保留半规管功能和听力处理小脑桥脑角区病变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20例40侧国人成人尸头上模拟单纯后半规管切除及后、上半规管切除处理小脑桥脑角区病变,对暴露的范围进行解剖测量,比较相关数据.结果岩上窦下缘至颈静脉球顶的垂直线距离为...
【关键词】 迷路/外科学;小脑桥脑角/解剖学和组织学;半规管/外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建荣 戴秀明 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3年9卷5期 264-26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骨迷路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外科手术听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磨除岩骨后壁,充分暴露骨迷路,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乙状窦前缘与岩嵴相交点前1.24 cm、岩嵴下0.34 ...
【关键词】 岩骨/解剖学和组织学;听神经瘤/外科学;显微外科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明 王连元 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2年8卷4期 220-223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32例岩骨尖斜坡区巨大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分析,达到提高显微手术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岩骨尖斜坡区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将乙状窦前迷路后幕上幕下联合入路与其它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比较,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立新 张向博 等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2年8卷2期 117-118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部分颞骨切除术治疗中耳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Fisch氏侧颅底手术大"S"型切口,凿除颞骨为"分块状"磨除的方法,用显微电钻将乳突、外耳道、鼓部及岩部分块磨除.在手术显微镜下处理颅底、乙状窦、颈静脉孔、咽鼓管鼓口、面神经及迷路病变.转...
【关键词】 颞骨切除术;耳肿瘤/外科学;癌,鳞状细胞/外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子明 王锦玲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6期 518-5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左侧迷路切除后前庭内侧核(MV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方法 左侧迷路切除后,不同存活时间行前庭内侧核GFAP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一侧迷路切除(UL)后可诱导双侧MVN区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反应增强,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永平 申长虹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00年6卷2期 86-9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内耳及相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术中切除岩骨骨质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人尸头标本的内耳及相邻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乙状窦沟、内听道孔、颈静脉孔、耳蜗、岩嵴和后半规管最后点等可作为手术标志.后半规管最后点和内听道孔后缘...
【关键词】 迷路/解剖学和组织学;迷路/外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