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2
- 1
- 5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建军 范雪春 《人类学学报》 2006年25卷2期 153-1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根据最近发掘所获资料,对万寿岩山船帆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洞穴的形成过程、洞内地层划分以及与洞外沉积物关系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船帆洞洞穴的发育明显与区域性断裂及岩体的剪切节理有关;洞内经历数次堆积和冲刷;依岩性、地层关系和哺乳动物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月书 李锋 等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1期 61-7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东谷坨遗址是泥河湾盆地内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其文化层以河湖相堆积为主,大量的文化遗物在埋藏过程中会受到流水等自然作用的影响,明确遗址的形成过程、了解遗物在埋藏过程中被改造的程度是我们开展其他各项研究的基础.2016-2020年,中国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进成 王法岗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3期 378-3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板井子遗址是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早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光释光年代为距今8~9万年.本文以2015年出土的考古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地层的沉积环境、考古材料本体的埋藏特点两个角度,对板井子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主文化层第5层为近原地埋藏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3期 349-3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国境内分布着数千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早期人类演化与适应行为研究的重要区域.虽然以往的研究一直关注地学手段在解读遗址地貌和地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然而,作为正确鉴别遗址完整性和早期人类生存行为研究的遗址形成过程(或遗址成因)分析,长期以来缺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张玉柱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3期 363-3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考古遗址在自然因素下所经历的沉积、改造和再堆积过程,对于理解遗址完整历史至关重要,但迄今相关研究在中国旧石器遗址中开展得较为有限.本文在介绍遗址堆积与改造过程相关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对自然因素研究中涉及到的最为关键和核心的对象之一——沉积物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 2019年38卷1期 1-18页ISTICPKUCSCD
【摘要】 遗址形成过程(或成因)研究是以地质考古学的研究手段为出发点,解读古人类遗址的形成和埋藏过程,其研究结果对正确解读遗址完整性和早期人类生存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方向在中国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扬 李浩 等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2期 219-2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镇,2005-2017年发掘,揭露面积500余平方米,2007、2014年在9号探方出土包括2颗“许昌人”头骨在内的5个古人类个体,大量的石制品和21种哺乳动物化石.头骨具有东亚古人类、欧洲尼安德特人和早期现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锋 陈福友 等 《人类学学报》 2015年34卷2期 180-19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年代在距今4.3~2.3万年间.徐家城遗址的拼合分析显示,4B、4C层剥片与石器加工行为是石制品空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可能存在遗址使用时古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雨薇 丁馨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3期 523-5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随着学科的发展,有关古人类活动遗址的研究手段逐渐多样化,学者们从不同研究视角分别揭示了早期人类对遗址的利用行为.近年来,作为古人类行为研究的重要分支,动物埋藏研究在阐释遗址形成过程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简要梳理了对保存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芳武 苏曲之 等 《解剖学研究》 2001年23卷3期 250-25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岭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重要史前遗址.遗址的内涵丰富,已出土的古人类遗骸达30多内,其中较完整的14珍的头骨(下称:甑皮岩人)已由张银运等[1]进行了研究.朱芳武等[2]于1994年对这14具遗骸作了较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