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
- 1
- 6
- 2
- 3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强 高家骏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12卷3期 381-383,39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重用细辛的消痹汤与氨甲喋呤(MTX)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用重用细辛的消痹汤和风湿液分别与MTX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对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勇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532-533页
【摘要】 风湿痹(气血两虚)以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病程日久,反复不愈为特点;通过加大细辛的用量,运用独活寄生汤治疗40例风湿痹患者观察,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占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20期 92-95页
【摘要】 此文通过对细辛剂量相关文献的简要梳理,参考古今医家临床使用细辛经验并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与个人实践体会,总结出:细辛在"复方、汤剂煎煮时"可重用,而在"单用、为末时"应在3 g以下.窦性心动过缓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其病机总属心肾阳虚.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潘俊辉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分会学术研讨会 2008年
【摘要】 通过剖析邱志楠教授临床中治疗咳喘病中重用细辛的典型案例,探析细辛治疗咳喘的鲜明临床特点,并阐明细辛在祛寒邪、宣肺痹、畅肺络、行水气和化顽饮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最后根据仲景对细辛的用量之重,与现代重量相折算,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说明细辛在汤剂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瑞 唐方 《陕西中医》 2010年31卷6期 74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小青龙汤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用于寒饮咳喘的代表方剂,具有解表化饮之功,临床多用于咳嗽哮喘类疾患,重用细辛可加强对寒邪宿饮证的疗效[1].研究表明[2]小青龙汤能降低血浆组胺含量,从而具有抗过敏作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荣 《中外医疗》 2011年30卷9期 133-133页
【摘要】 小青龙汤是以麻黄、桂枝、五味子、干姜、半夏、白芍、细辛、甘草、为主方的以治疗喘咳为主的解外塞内饮表里双解剂.重用麻黄细辛半夏白芍疗效更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和 李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18卷1期 51页
【摘要】 <篇首> 笔者积30余年之临床经验,重剂治顽痹,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重用细辛治痛痹 疼痛为顽痹的主症之一,古人形容"其痛彻骨,如虎之啮",常规辨证疗效不佳时,加入细辛9~30g,常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古人有"细辛用不过钱"之说,常规量为3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俊辉 邱志楠 《光明中医》 2007年22卷2期 70-71页
【摘要】 通过剖析临床中治疗婴儿咳喘病中配用细辛的典型案例,探析细辛治疗婴儿咳喘的鲜明临床特点,并阐明细辛在祛寒邪、宣肺痹、畅肺络、行水气和化顽饮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最后根据仲景对细辛的用量之重,与现代重量相折算,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说明细辛在汤剂中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应珉 《中医杂志》 2010年51卷5期 4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家父崔正旺传授一方,专治风火上攻之牙痛,临床效果满意.方中以玄参清热解毒为主药,伍生地黄育阴潜阳泻相火,佐加细辛、升麻,升阳解毒;川牛膝导热下行,一升一降,引雷龙之火归本源.现举例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春 《河南中医》 2010年30卷6期 616-617页ISTIC
【摘要】 附子是一味极为常用的中药,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除温之功.然附子有毒,因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超大剂量应用附子多例(少则30 g,多则300 g),从未发生一例中毒现象.而其要在于严格把握临床适应证:确为寒证、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