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1
- 10
- 4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包瑜 李楠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5期 767-769页ISTICCSCDCA
【摘要】 《重订通俗伤寒论》为绍派伤寒著作,囊括各种外感时病,包括时疫,是一部理论联系实践的六气感证通治之要书.文章重点从病因病机、舌象诊断、辨证论治等方面总结绍派伤寒医家诊治时疫的思路.时疫病因为感受时行秽浊毒邪,证候可见阴毒证、阳毒证;时疫分为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锐博 王居义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5期 764-766页ISTICCSCDCA
【摘要】 《重订通俗伤寒论》为绍派医家代表性医著,该书自成书后历经多次修订,从清末至当代,先后有俞根初、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和徐荣斋五位名医参与其中.该书以绍派医家"寒温统一"思想为基础,继承伤寒六经和温病三焦辨证,重构疫病辨证体系;阐发寒疫、大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传浩 吕婧岩 《河南中医》 2025年45卷5期 649-652页ISTIC
【摘要】 宋代医家在研究《伤寒论》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重订法、增补法、注解法、专题研究法等,重订法是指对《伤寒论》条文重新归纳、整理的研究方法;增补法是指在《伤寒论》原文基础上进行增补的研究方法,包括增补前人经验、个人续作两个方面;医家对《伤寒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钦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5卷4期 487-488页ISTIC
【摘要】 徐荣斋先生,当代中医经学名家,其学探绍派伤寒之源流、启绍派研究之风气。著《重订通俗伤寒论》,一作提要,二作阐发、补充、辨误,突出实用性,不调整结构,而增删内容,都从临证实用出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秀 宋咏梅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7期 3301-33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各经条文的归类是错简重订派医家重新编次条文的重要方式.除"三纲鼎立"说外,医家还有其他的归类方式,如太阳经的犯本证,阳明经的三阳明与在经在腑,少阴经的温经存阴、传经直中,厥阴经的阴阳变化,另立篇章中的别病和误治.多样的归类方式不仅是认识各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传浩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8期 1633-1637页ISTICCA
【摘要】 伤寒流派,可定义为伤寒学派之下因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核心学术问题认知不同,从而形成的有特色、有传承、有创新、有代表性医著的医家群体.历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伤寒论》进行研究,其医著或研究的对象各有侧重(如证候、辨证、治法、经方、文献、医案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金缄 董纪林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年26卷2期 223-2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专列"伤寒兼疫"一节,详述寒疫的诊治.何秀山按语,何廉臣校勘,书臻精益求精.甲型H1N1流感,同为一病,其在北在南流行,应有夹寒、夹湿、偏寒、偏热等之小异.若流感夹寒、夹湿化热,可参考俞氏"伤寒兼疫"的诊治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