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5
- 3
- 2
- 25
- 19
- 11
- 5
- 2
- 15
- 9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怡 刘晓娣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25年46卷2期 39-4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采用试剂爆珠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试验,并与现有检测方法进行平行对比测试,评价试剂爆珠应用于野战输血前相容性检测的可靠性.方法:选择野外救治方舱作为试验点,模拟野战血站条件下伤员急救输血的场景,对某院1 358例输血前送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印图 侯小康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21年42卷7期 100-10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制一款平时和野战条件下均可使用的一次性输血输液加温袖带,以减少大量输血、输液时的低温损伤,提高我军野战救护和伤员转运途中输血、输液的救治效率和安全性.方法:该加温袖带利用铁氧化反应产热的原理设计,主要结构分为3层.采用淋膜打孔、透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刁春红 付志刚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6年37卷5期 43-44,1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野战和应急救援时使用的具有加压功能的采输血器.方法:该采输血器包括采血、输血2个部分,采血部分由采血针头、采血管路、采血水止等组成,输血部分由输血针头、输血管路、输血水止、输血过滤器等组成.袋体使用聚乙烯材料,集成采血和输血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晓琳 杜国福 等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3期 277-27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野战输血情景模拟演练在军队医院文职护士培训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7月对本院文职护士进行野战救护技能培训,成立训练考核小组,制定培训方案,确定野战输血为考核项目,先展开摸底考核,建立成绩档案,后按计划对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华 徐雷 等 《军事医学》 2014年38卷6期 474-477页ISTICCSCDCA
【摘要】 该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军历次战争野战输血保障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从美军野战输血保障体系、输血救治开端、相关输血技术装备体系及输血救治理论等方面,总结分析了美军野战输血保障特点与存在问题,以期为我军野战输血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守平 宫锋 等 《军事医学》 2012年36卷12期 950-953页ISTICCSCDCA
【摘要】 战伤引起的急性凝血病是导致重度失血伤员死亡的关键因素.美军在2006年提出了以预防急性凝血病为前提的战伤休克救治方案,即损伤控制性复苏方案,大大降低了重度失血伤员的死亡率.本文综述了凝血病对战伤救治效率的影响、凝血病产生的机制、损伤控制性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大鹏 任红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10年31卷5期 58-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设计开发一种多功能野战救护肩(臂)章,不断提高野战条件下输血救治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服务质量.方法:选择条形码及充磁金属磁条作为认证工具,采用条形码识别等信息技术进行设计.结果:使用方便且安全性好,不宜破损又便于查看.结论:多功能野战救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国标 罗华 等 《西南国防医药》 2009年19卷2期 245-24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景观,给战时卫勤保障带来了极大困难[1,2].医疗救护重要内容的血液保障及时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战伤救治的质量.从汶川地震血液保障的经验来看,建立一个合格的、配置合理的野战血站能极大地提高血液保障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国标 彭涛 等 《西南国防医药》 2009年19卷3期 348-34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军队13万官兵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总后卫生部迅速启动突发事件血液保障救援机制,由成都、沈阳、南京、济南军区及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的10个军队采供血机构,承担血液筹集、储备、供应及抽调卫勤机动血液保障力量等任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林 栾建凤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08年21卷8期 594-5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过程中(近似野战条件下)血液储存的有效办法.方法 将简易标准运血箱作为储血设备,用相变蓄冷剂和冰快作为冷源控温,外加棉被包裹保温,每6h观察帐篷内温度和储血箱内温度,每24h更换相变蓄冷剂及冰快.结果 在高温(40℃)、高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