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5
- 10
- 1
- 2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洁 杨志玲 等 《植物研究》 2012年32卷2期 237-2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厚朴野生种和栽培种苞片刚裂开的花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香气成分和相对含量的测定,比较分析了花朵不同部位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厚朴野生种共有39种香气成分,雌雄蕊中26种,花瓣中22种,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海 易伦朝 等 《中草药》 2007年38卷9期 1298-13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野生与人工栽培的麻黄不同部位成分的差别.方法 以50%甲醇为溶剂,用加热回流法分别提取野生与人工栽培麻黄的茎与根部,再以HPLC测定各个提取液中的麻黄碱的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麻黄挥发油,用GC-MS测定野生与栽培的麻黄挥发油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平 李福安 等 《青海医学院学报》 2006年27卷4期 254-258页CA
【摘要】 目的 比较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药效学差异.方法 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栽培秦艽与野生秦艽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4组秦艽提取物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在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一凡 周昌庆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5年31卷10期 218-224页
【摘要】 目的:探析仿野生附石和附木栽培金钗石斛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差异,从而阐明石斛"唯生石上者胜"的科学内涵,为金钗石斛的栽培和品质评价提供方向.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UPLC-QTRAP-MS/MS)对仿野生附石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静 刘岩庭 《中成药》 2019年41卷10期 2420-24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雷公藤指纹图谱,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 雷公藤7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2.1 mm×150 mm,3.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玲 张鑫瑶 等 《中国药业》 2014年12期 58-6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来源地骨皮药材(包括野生、栽培和市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 - DAD)法测定3种来源的地骨皮药材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 Synergi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进辉 苏健芬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27卷3期 288-2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法对野生巴戟天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巴戟天的栽培种植提供依据.[方法]观测野生巴戟天种子的形态、千粒质量、吸水性和不同处理方法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结果]种子的千粒质量为38.03 g,种皮的透水性良好,剥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邦兴 陈乃富 等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9年16卷2期 119-120,12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开花与栽培对紫花前胡显微及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法(TLC)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结果:开花、未开花及栽培、野生对紫花前胡根部导管有影响,开花与否及野生和栽培的紫花前胡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结论:紫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凤玲 刘炳芬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年7卷11期 2519-25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由于丹参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丹参的栽培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栽培丹参与野生丹参相比,药材性状普遍存在差异,化学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异,这给成药生产及临床疗效控制带来的不确定性是不容忽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华 杜勤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年24卷1期 59-6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不同品种的青天葵药材进行质量标准的比较研究,初步建立青天葵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集不同来源的青天葵野生种和栽培种,按叶片大小分为大叶、中叶、小叶3种,并采集青天葵替代品--同属植物毛叶芋兰,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方法检测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