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40
- 89
- 68
- 1
- 556
- 34
- 26
- 14
- 13
- 227
- 164
- 85
- 44
- 3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春琛 石广霞 等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卷8期 1198-1201,1205页ISTICPKUCA
【摘要】 得气作为研究经络实质和针灸理论体系的重大问题,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得气既是针刺效果的前提,也是治疗关键因素.随中医现代科学化研究进程,未来引进分子生物学技术、力学技术与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验证得气相结合,对其客观评定并与针效和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新新 王昊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39卷3期 41-46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得气"的自主神经效应.方法:以84例健康青年女性为试验对象,将其随机分配至得气组、不得气组和空白组.得气组针刺右侧足三里,深度2.5 cm左右,提插得气,行针5 min后出针;不得气组针刺足三里,深度0.4 cm,不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倩茹 王铁云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8期 3673-3676页
【摘要】 在临床实践中,以扎跳作为得气客观指标的针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相较于传统的酸、麻、胀、重等主观描述性针感,扎跳类针法产生的具有客观性的跳动性针感因为可被直接观察到,而被很多研究者认为可作为针刺得气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扎跳类针法的临床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双喆 黄利霞 等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23期 4554-4556页
【摘要】 针刺法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其《灵枢·邪客》曰:"持针之道……左手执骨,右手循之".指的是针刺入穴位来治病的手法.针刺,又离不开得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古称"气至",即为得气,实为"针感".此文围绕针刺得气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佳乐 牛淑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1卷5期 362-3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尽管《黄帝内经》和《难经》中对"春夏刺浅,秋冬刺深"有相关阐述,后世对此语亦有一些阐发,但表述均不够清晰.根据《内经》《难经》并结合历代医家释义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认为"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可从时间针灸学、体质、得气等角度来认知."春夏刺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多喜 郝歆宇 等 《世界中医药》 2018年13卷7期 1584-1587,159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针刺得气与不同机体状态下受试者风池穴压痛阈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和住院纳入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入受试者60例,其中健康者30例,颈痛患者30例.根据受试者的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俊华 王俊力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1212-12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患者神经心理因素与针刺治疗得气及疗效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55例男性CAPN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手法组(n=30)和非手法组(n=25)。分别进行针刺治疗,行下肢神经损害评分(NIS-LL)及神...
【关键词】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神经心理因素;针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法财 费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36卷2期 90-91,1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得气是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本文根据《灵枢·行针》和《灵枢·通天》所述内容,分析阴阳“五态人”的特点及其对针刺得气的影响.提出了因质施针,并对“五态人”的发病特点及疗效预后进行了分析推测,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涛 王瑞红 《医学与哲学》 2010年31卷7期 66-67页ISTICPKU
【摘要】 通过面向针灸医生及患者的不同调查问卷了解中国社会对"针刺得气"这一概念的认知程度发现,多数患者不了解得气概念但熟知酸麻胀等针感,30%的患者会主动要求较强的针感;绝大多数医生对得气概念清楚,但也有近20%的人对此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大多数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兆琳 谷世喆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8期 1565-15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介绍姜辑君教授的针刺手法经验特点.关于针刺手法技巧,认为是针入的深浅、旋转的幅度、行针的速度与时间、针力的大小、力向的变化等因素的巧妙结合运用.关于针刺补泻,从提插幅度、捻转角度和频率3个方面总结了针刺补泻的特点.进针时强调要从立体的角度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