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
- 1
- 4
- 3
- 2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莹 陈芝 等 《中成药》 2017年39卷2期 250-2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银杏酮酯(Ginkgo biloba extract)缓释微丸和速释微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所致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释药速度对药效的影响.方法 3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明武 杨欣 等 《中国药师》 2008年11卷12期 1460-14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测定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中总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银杏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Aglient C18(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甲醇-0.4%磷酸溶液(52:48)、甲醇-水(3...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缓释微丸;总黄酮醇苷;萜类内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俞建东 陈芝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14期 2850-28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整合动力学对银杏酮酯(GBE)缓释微丸多成分(包括黄酮类和内酯类)体内吸收动力学与体外释药动力学相关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地评价体内外相关性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测定GBE缓释微丸中主...
【关键词】 多成分整合吸收动力学;体外释药动力学;银杏酮酯缓释微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丽欣 陈芝 等 《中草药》 2015年46卷23期 3482-34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引入f2相似因子法对银杏酮酯(GBE)缓释微丸的大类成分总黄酮和各类成分(包括黄酮类和萜内酯类)的释放曲线进行分析,以能较全面地评价其体外释放.方法 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测定GBE缓释微丸中大类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石小磊 导师:徐希明 江苏大学 药学 制药工程(硕士) 2014年
【摘要】 银杏酮酯(GBE50)为银杏的第五代提取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银杏酮酯的水溶性差、口服吸收慢和生物利用度低,限制其临床应用。本文先采用自微乳给药技术,制备了银杏酮酯自微乳,提高了银杏酮酯的溶解度和体外释放度;再采用挤出滚圆技术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目前,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使用银杏第五代提取物银杏酮酯作为药物主要成分,但是该物质具有水溶性差缺点,在患者服用药物过程中,口服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较低,无法在临床治疗中大面积推广.针对该物质出现的问题,使用银杏酮酯自微乳,能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丹 张露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16期 3377-33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根据银杏黄酮生物药剂学性质及其临床释药行为的特点构建银杏黄酮组分自微乳-微丸释药系统.方法 根据溶解度,筛选出合适的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采用水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筛选出合适的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质量比(Km值);以粒径、Zeta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