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
- 20
- 1
- 26
- 10
- 4
- 3
- 3
- 22
- 9
- 8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肖晗 王璐畇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3期 21-2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海菖蒲(Enhalus acodoides)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沿海常见大型海草, 但关于海菖蒲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研究少见报道.研究选取海菖蒲为实验材料, 利用人工海水和两种有机溶剂提取海菖蒲中抑藻活性物质并对锥状斯氏藻进行抑藻试验研究, 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健祖 郭亚娟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1期 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硅藻威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和甲藻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为实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华南地区秋季晴天紫外辐照强度,研究两种不同波段的紫外辐射(Ultraviole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晖 袁美玲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10年34卷2期 336-34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不同起始细胞密度与硅酸盐浓度对海洋卡盾藻(Cm)与中肋骨条藻(Sc)及锥状斯氏藻(St)之间种间竞争的影响,利用竞争抑制参数对相互间的竞争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引入体积竞争抑制系数的概念.结果表明:海洋卡盾藻的环境容量不受起始细胞密度(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文洁 王朝晖 《生态科学》 2009年28卷2期 123-1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了评估拟除虫菊酯农药对海洋生物以及海洋环境的毒性效应,研究了氯氰菊酯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毒性效应及其对叶绿素a(Chl.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晖 齐雨藻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年15卷1期 9-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是南海大亚湾海域优势甲藻.为了解该藻孢囊形成和萌发动态及其对营养细胞种群动态的影响,2001年1月-2002年1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及TFO重力采泥器对其孢囊进行每月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宇 张玉娟 等 《生态科学》 2006年25卷1期 17-20,2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实验室研究了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在N、P单因子营养限制(N:500μg·L-1,P:74~0.74μg·L-1和P:74μg·L-1,N:500~5μg·L-1)条件下的生长和孢囊形成.结果显示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光 李夜光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年22卷2期 129-13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测定净光合放氧速率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和pH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不同光暗周期(L∶D)条件下培养锥状斯氏藻和塔玛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朝晖 KAZUMI MATSUOKA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10期 2073-20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集了深圳湾3个采样点约20cm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共分析鉴定出孢囊类型37种,其中5种为我国沿海未报道的新记录类型,原多甲藻类孢囊是该海域种类最丰富的孢囊类型.除上表层沉积物外,深圳湾甲藻孢囊密度较低,孢囊密度大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咏之 王朝晖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3年27卷4期 372-37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1999年12月至2001年1月,在大亚湾澳头海域用沉积物捕捉器(Sediment trap)及TFO重力采泥器对甲藻孢囊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监测,并同时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晚秋孢囊形成率最高(3.48×105 cysts/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江 卢慧明 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年27卷2期 199-204页
【摘要】 研究龙须菜粗提物对锥状斯氏藻细胞生长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龙须菜粗提物与锥状斯氏藻共培养时,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周期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且受抑制程度随龙须菜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P<0.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