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
- 21
- 10
- 6
- 4
- 4
- 1
- 22
- 22
- 21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群 张晓煜 《微生物与感染》 2023年18卷6期 353-357页 MEDLINEISTICCA
【摘要】 本文报道了国内罕见的由长奈瑟菌引起的胸腔感染病例.分离菌株的鉴定分析采用MALDI TOF Vitek MS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分子测序技术;常规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E-Test法,并参照美国临床实验...
【中文期刊】 杨佩红 周柯 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2年21卷10期 1031-103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长奈瑟菌引起的椎间隙感染非常罕见,本研究报告国内首次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组织标本中分离出长奈瑟菌病例.病原菌经VITEK MS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分子测序技术均鉴定为长奈瑟菌,并依据临...
【中文期刊】 叶青萍 任建敏 等 《临床检验杂志》 2022年40卷2期 159-160页 ISTICCA
【摘要】 长奈瑟菌(Neisseria elongata)属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细菌主要寄居于人或动物的口咽、鼻咽、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人源性奈瑟菌除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被认为是致病菌外[1],其他大部分奈瑟菌(包括长奈瑟菌)被认为是健康人...
【中文期刊】 江雨航 高源 等 《检验医学》 2022年37卷8期 803-806页 ISTICCA
【摘要】 长奈瑟菌(Neisseria elongata)属于奈瑟菌属,奈瑟菌属中绝大部分为革兰阴性双球菌,而长奈瑟菌革兰染色形态呈阴性长杆状.与其他奈瑟菌一样,长奈瑟菌主要是人口咽部的定植菌,属于条件致病菌,通常由于牙科手术或心血管介入性操作引起感...
【中文期刊】 龙小平 戴仲秋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41卷8期 1022-1024页 ISTICCA
【摘要】 长奈瑟菌属于奈瑟菌属,从人体分离的大多数奈瑟菌被认为是健康人群口咽部黏膜共生定居的细菌,长奈瑟菌同样也是口咽部的正常菌群,但在少数情况下可引起败血症、骨髓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1969年有研究者首次对该菌进行了描述,直到1983年研究者才报道...
【中文期刊】 傅庆萍 颜冬梅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41卷10期 1276-1277页 ISTICCA
【摘要】 长奈瑟菌为奈瑟菌属,革兰阴性球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之一.该菌为条件致病菌,造成感染的情况少见且相关病例资料少,目前国内仅发现2例长奈瑟菌感染且均为硝酸盐还原亚种[1-2],因此研究者对其致病机制、感染途径均缺乏了解.据统计,长奈瑟菌多在感...
【中文期刊】 梁小英 陈东科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卷19期 214-215页
【摘要】 长奈瑟菌(Neisseria elongata)属于奈瑟菌属,是口咽部和鼻咽部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属于人体正常菌群,通常不致病.由长奈瑟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在我国鲜见有报道,我院从1例血培养中分离出该菌,报道如下.
【中文期刊】 周惠琼 张巧云 等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28卷3期 6-8页 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广东省在不同流行时期,特别是80年代后期以来脑膜炎奈瑟氏菌(Nm)的特点.方法选择35株A、B、C群流脑菌株(1966~2000年)进行porA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型研究,采用PCR反应扩增p...
【关键词】 脑膜炎奈瑟氏菌; porA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PCR);
【中文期刊】 郭建花 张世勇 等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6年34卷3期 166-16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的疫情趋势变迁。方法定性分析1949年至2014年石家庄市流脑疫情严重程度、分布与血清群变迁,以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定量评估流脑发病的长期变化趋势。...
【中文期刊】 张利军 张秀瑜 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40卷1期 144-14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鉴定从心内膜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并鉴定至亚种,并初步探索其引起心内膜炎的机制.方法:按常规鉴定方法进行细菌表型特征的鉴定,16 S rRNA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微量生化管分型,体外建立细菌生物膜.结果:常规细菌学与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