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
- 5
- 3
- 7
- 7
- 7
- 6
- 2
- 4
- 4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东 孙大辉 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年28卷4期 251-253,262页ISTIC
【摘要】 高频低载振动能够对抗骨质疏松这一理论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初步认可,我们选取大鼠为实验动物,探索高频低载振动对周围神经系统的影响.选取6月龄Wistar大鼠36只,分为6组:基础对照组,持续振动组.间歇振动1、3、5、7 d组.全部大鼠均切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35卷18期 3218-3220页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性全身振动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预防效果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5月—2020年8月我院接诊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14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1例,两组均实施常规二级预防护理,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滨 谭磊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37卷9期 2084-208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低载荷振动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振动加载器给予培养的成骨细胞MC3T3-E1以强度为0.25 g、频率35 Hz的振动载荷,设置空白组(A组),持续振动10 min(B组)及振动5 min间歇5 min再振...
【关键词】 持续性低载荷机械振动;间歇性低载荷振动;成骨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茜 刘北湘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3卷4期 58-63页
【摘要】 目的:探讨振动性伸展方式对足球运动员柔韧性及间歇性高强度冲刺的即时效应.方法:以24名足球专项运动员为对象,采用随机交叉方式,分别在二周不同时段完成振动式伸展、静态伸展及控制处理.结果:振动伸展组柔韧性显著高于静态伸展及控制组;振动伸展组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小川 《微创医学》 2015年10卷2期 255-256,13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行药物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持续雾化吸入15 ~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春香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43卷10期 116-117页
【摘要】 目的:探讨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间歇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分析两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甲子 宫赫 等 《医用生物力学》 2011年26卷4期 315-3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研究基于Micro CT数据的大鼠股骨皮质骨材料性质与力学性能的关系,探讨振动在对抗骨量丢失过程中的生物力学评价方法.方法 Wistar大鼠35只,尾部悬吊建立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间歇振动1、3、5、7d和持续振动组.实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杰 关谷勇人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35期 7942-794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振动刺激对关节软骨细胞的DNA合成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探讨机械振动负荷对维持正常的关节软骨特性的重要性.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在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生体制御部门实验室完成.将培养的软骨细胞置于一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真 张海燕 《解剖学研究》 2007年29卷2期 138-1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振动法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为提高骨折的临床康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制作骨折模型.设1组为对照组,2~4组分别在骨折后24 h、48 h、72 h给予低频率间歇振动.3周末处死,取骨折愈合部位进行切片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斐 孟运莲 《基层医学论坛》 2010年14卷7期 220-22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振动法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为临床提高骨折康复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1组对照.2-4组分别在骨折后1,2,3 d给予低频率间歇振动.骨折前及骨折后1,2,3周摄X线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3周末处死,行弯曲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