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47
- 66
- 57
- 8
- 1182
- 373
- 342
- 174
- 114
- 826
- 648
- 498
- 436
- 21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比拉力·排祖拉 迪娜·努尔兰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23卷4期 342-34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内静脉封堵、经股静脉封堵、右腋下切口经胸封堵婴幼儿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雪阳 杨一峰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49卷5期 795-8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改良封堵器、选择更优的路径等方法拓展了VSD封堵术的适应证并降低了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完全生物可降解封堵器的使用有望彻底解决VSD封...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完全生物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金属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超 陈智 等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4年33卷1期 17-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Ⅱ治疗伴发主动脉窦脱垂室间隔缺损(VSD)患儿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8 年 1 月至 2022 年 9 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 94 例伴发主动脉窦脱垂VSD患儿临床资料...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窦脱垂;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宗明 任克伟 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59卷1期 141-143页ISTICPKUCA
【摘要】 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是食管切除术后的一种危重症,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饮食性呛咳,呈烧灼样、刺激性,卧位加重,多数患者死于顽固性肺部感染和营养衰竭[1] . 气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胸腔胃气道瘘已得到广泛的临床认可,但覆膜支架置入后的痰液潴留、肉芽组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萌 何文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4年40卷2期 177-18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以LAmbre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LAAC)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接受以LAmbre封堵器行LACC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对比治疗前CT血管造影(CTA)、治疗中TEE及数字减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波 于帅 等 《临床军医杂志》 2024年52卷7期 769-770页ISTICCA
【摘要】 支气管胸膜瘘是指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管等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交通行成的瘘道,是肺叶切除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其总体发病率为0.5%~3.0%,病死率为 16.0%~72.0%[1-2]. 支气管胸膜瘘一旦形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小龙 刘超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4年22卷2期 178-18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新型柔腰单铆型卵圆孔未闭(PFO)封堵器在心腔内超声(intracardiac echocardiography,ICE)指导下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操作指导.方法 2023年2月至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伟 李金男 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45卷3期 48-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Cardi-O-Fix Plug封堵器治疗儿童肌部室间隔缺损(muscular ventricle septal defect,mV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从 2015 年 7 月至 202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锂新 俞蓓蓉 等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36卷12期 1567-156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治疗对儿童小型动脉导管未闭(内径大小≤2.5 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19例采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治疗的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敖秋月 向平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4年14卷20期 140-144页
【摘要】 自1974年King等人首次通过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以来,随着介入封堵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生的经验积累以及封堵器材料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介入治疗的高疗效性和安全性.如今,介入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