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6
- 1
- 17
- 7
- 6
- 21
- 7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曾宇灵 朱明玉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5年27卷1期 84-97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为深入探究药用阴地蕨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分子鉴定方法和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进化规律,采集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Thunb.)Sw.)和蕨萁(Botrychium virginianum(L.)Sw...
【中文期刊】 张林甦 韩忠耀 等 《广西植物》 2020年40卷4期 536-54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研究以新鲜阴地蕨全株为材料,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干净序列经组装后得单一基因(Unigene),将Unigene在非冗余蛋白/核酸数据库(nonredundant protein database,...
【中文期刊】 周慧萍 李宇华 等 《海峡药学》 2022年34卷9期 133-135页
【摘要】 1例42岁男性慢性乙肝患者服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中过量食用阴地蕨出现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肝功能异常,排除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所致中毒性肌病的可能性,考虑中毒性肌病由阴地蕨引起....
【中文期刊】 李俊雅 《现代医药卫生》 2022年38卷8期 1334-1337页
【摘要】 阴地蕨是我国西南或华南地区少数民族常用的野生草药,有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之功效.目前,关于阴地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很多,尤其是黄酮类成分活性高、作用广泛,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该文通过查阅大量...
【中文期刊】 戴锡玲 曹建国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0年30卷9期 1815-1820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阴地蕨科(Botrychiaceae)3属12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孢子具三裂缝;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近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极轴长20~34 μm,赤道轴长31~40 μm.由外壁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
【中文期刊】 王冬 刘晓秋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22期 2627-2629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绒毛阴地蕨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0-nor-21β-hopan-22-one(1),β-谷甾醇(2),木...
【中文期刊】 周施雨 钱志萍 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年29卷4期 69-71页
【摘要】 近年来,蕨类植物的有效成分研究备受人们关注,药用蕨类植物含有黄酮类、酚酸类、萜类、生物碱和多糖等化学成分[1];其多糖除了参与构成细胞壁和储藏营养外,还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菌和抗癌的功效[2-3].
【中文期刊】 赵之丽 罗颖 等 《中南药学》 2017年15卷9期 1228-123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对阴地蕨药材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以制定其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阴地蕨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以木犀草素为对照品进行TLC色谱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木犀草素含量;并检查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
【中文期刊】 陈美松 谢璐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29卷12期 1015-1016页
【摘要】 本文报道阴地蕨中毒致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1例,过量服用阴地蕨出现全身酸痛、浓茶色尿等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肌酶明显升高,早期予补液、利尿及保护脏器功能治疗后康复.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