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0
- 7
- 1
- 35
- 7
- 3
- 1
- 1
- 7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傅文录 《河南中医》 2007年27卷6期 9-11页 ISTIC
【摘要】 阴盛格阳,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认为是阴盛阳衰或脱阳证,针对真阳衰微、阴邪内盛之病理,治疗上善于抓住阳虚证的本质,针对阳虚之上、中、下的不同,采用扶阳药物而重用大辛大热之药姜、桂、附等.
【中文期刊】 王跃强 王智浩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8卷1期 131-134页
【摘要】 肿瘤中医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外邪反复侵犯人体或素体正气不足,加之外邪侵扰,导致机体阳气不足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奠定基础;然阳气不足引起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湿、瘀血等阴邪内生,阴邪蕴久化热,加之机体为抗阴邪趋向之阳气,三者固结积聚,故言"阳衰阴盛,...
【中文期刊】 杨涛 冯兴志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31卷4期 727-729页 ISTIC
【摘要】 中医对急重症的研究,从历史渊源来看,《内经》总结了先秦时代的急重症理论和经验,奠定了急重症治疗体系之基础;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对抢救治疗急危重症之方法和理论方面,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并总结出扶阳抑阴等大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集魏晋、...
【中文期刊】 杨涛 冯兴志 等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1期 35-37页 ISTIC
【摘要】 现代社会,由于空调、冰箱伤阳甚重,滥用抗生素、激素,苦寒剂,睡眠不足、过劳等诸多因素导致阳气受损,出现了人体大多阴盛阳衰的基本态势时下中药运用,清热药盛行,不少患者常年服用清热解毒药而疾病反复发作,不能治愈.现代大多中医师滥用寒凉轻灵之药,...
【中文期刊】 叶丹 《中医学报》 2012年27卷1期 104-10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用温阳益气法治疗香港地区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自拟方药(党参15 g,北沙参15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炙甘草10 g,当归10 g,白芍10 g,黄芪10 g,炙黄芪10 g,桂枝6 g,熟附片10 g,生...
【中文期刊】 宋宇 张蕾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5期 565-571页 ISTIC
【摘要】 从阴阳的角度观察血管生成与阴阳自和之间的关系,以血管新生的生理机制为切入点,探讨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在不同血管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从动态视角解读血管新生与阴阳自和之间的关系.在生理情况下,血管新生与阴阳自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在病理情况下,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