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3
- 8
- 1
- 90
- 3
- 2
- 1
- 6
- 6
- 5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熊继柏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24卷5期 1-2页
【摘要】 阐析<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示阴阳平调的关键是以阳气为主导.阐析<内经>"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说明脾胃升降失常是阴阳反作的病理变化.文章联系临床实际,例举了阳不能密而致阴不能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临证验案各一例,进一步体现了<...
【中文期刊】 林伟兰 戴晓新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34卷2期 8-11页
【摘要】 文章基于《黄帝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理论探讨鼻鼽的治疗,认为阳气不足是导致鼻鼽发生的关键病机.肺阳不足无以致密于外,脾阳不足以致津化为涕,肾阳不足多遗传父母特禀质,阳气郁遏以致气机不畅,为鼻鼽发生的重要原因.治疗主张顾护阳气,根据病程...
【中文期刊】 孙照东 张梦桥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20卷z1期 375页
【摘要】 冠心病古称"胸痹"、"心痛",是现代心血管临床常见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阳微阴弦".中医自古以来即重视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本文以"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为切入点,基于该论探讨冠心病的病机与治疗,总结以"固阳"为目标的温、通、扶、潜四法,...
【会议论文】杨淑荣 第四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 2008年
【摘要】 耳鼻咽喉等官窍有赖五脏阳气之气化温养、卫外抗邪及顾护阴精的作用才能正常地发挥听觉、平衡觉、嗅觉,以及呼吸、发音、吞咽的功能。正如《灵枢·脉度》所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昧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中医思想;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理论;
【中文期刊】 陈敬文 刘珍珠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11期 898-90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一"从古代哲学的角度包含有"道"及"本源"之意,是"道"这个规律的展现,既是触发的动力,又是寂静无我的,还同时是灵动保持觉察的.而《黄帝内经》所论之"一"则包含"神"与"道"在内,同时与"阴阳之要"有关,并且被用来形容平人的状态.在治疗方...
【中文期刊】 李莲花 张佩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19卷6期 476-477页 ISTIC
【摘要】 肾是一个整体,肾阴肾阳原是在一个基础上化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且它们是互相资生,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故阳无阴则无以化,阴无阳则无以生,阴不足则化源少,阳不足则生机缺. 张景岳在《求证录》中论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
【中文期刊】 刘改莲 边海云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18卷1期 139-139页 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近日研读<内经>,习至<素问·生气通天论>,颇有感悟,故在此狗尾续貂,以补前文一读<黄帝内经>诂林初探[1]不足.<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中文期刊】 麻树文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9年1期 54页
【摘要】 中医的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出自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将人体的精神、生活、语言及行为都归纳为阴阳的平衡.保持了相对平衡,人体则健康无疾,反之失去了阴阳平衡就会出现各种疾病.保持和调节人体阴阳是达到“...
【中文期刊】 师小茜 吴东芮 等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38卷2期 225-227页 ISTIC
【摘要】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首次提出了“和法”概念,“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早在《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和法”的雏形,“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中文期刊】 俞肖君 《浙江中医杂志》 2015年50卷3期 222页 ISTIC
【摘要】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出于《素问·生气通天论》,是指阴阳相合的关键在于阳气严密,卫外就能坚固,病邪不易侵入.重点阐述了人身之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素问·生气通天论》又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更重点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