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84
- 7
- 4
- 146
- 143
- 104
- 45
- 39
- 91
- 60
- 30
- 26
- 2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虎军 卫培峰 等 《西部中医药》 2020年33卷9期 81-84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沙棘柴术胶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LH/FSH)的影响.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玲玲 弓月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4年7期 402-4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0.05%丁酸氯倍他松乳膏(CB)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基质)对照临床研究。中重度湿疹患者随机纳入0.05% CB试验组或基质对照组,局部外用,每日2次,疗程2周。进入试验后受试者每日填写日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正治 钟琪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30卷3期 255-2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天泰1号对临床干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参照目前国际公认的MCI诊断标准,筛选出128例MCI患者,随机分为天泰1号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5例)和安慰剂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士卿 孙宏新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年16卷14期 201-203,2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精元康胶囊对艾滋病外周血象低下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中药制剂精元康胶囊+利可君片模拟剂与HAART疗法同时服用组患者58例,并与西药利可君片+精元康胶囊模拟剂与HAART疗法同时服用患者58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剂的临床试验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国华 孟庆刚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29卷7期 590-5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客观评价中药龟羚帕安胶囊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原则,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分组、分层、对照研究方法,进行临床试验.2002年5月-2005年1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凤英 唐君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8年30卷9期 868-8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国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6:1)缓释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对人组的286例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其中纳入临床疗效FAS人群分析的病例数为284例,试验组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凤英 贾蓓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8年33卷2期 114-1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评价国产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1)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试验组哌拉西林/三唑巴坦(4:1)每次2.5g(2.0g/0.5g),对照纽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宇 顾仁樾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7年34卷8期 1067-106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第5类新药脑心多泰胶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肝阳上亢、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80例患者分为3组,A组脑心多泰30mg剂量组、B组脑心多泰20mg剂量组、C组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京 王俊英 等 《针刺研究》 2007年32卷6期 389-392,4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安慰对照已普遍用于临床研究,目的在于使心理因素降低到最小.然而,还没有见到最理想的安慰/假针刺设计用于针刺研究.因此,许多针灸临床研究并不符合设计常规临床试验的标准.弄清针灸安慰效应和药物学研究的差异是回答此种具有挑战问题的关键.在临床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