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4
- 4
- 2
- 1
- 9
- 6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佳妮 李保平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6期 1826-18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种内和种间捕食卵现象常见于对食蚜瓢虫的研究报道中.源自亚洲、入侵北美和欧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由于卵含有生物碱而被认为可能是威胁本土瓢虫生存的原因,但该推测只有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瓢虫具有类似负面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 苏敏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5期 4809-48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寄生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入侵动态的关键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探讨了寄生感染对宿主种群的间接作用(寄生对宿主的密度调节和特征调节效应)在外来种入侵动态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寄生对宿主的3种调节效应均对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力甫·那思尔 祖母拉提·阿布都热依木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22期 6560-65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多异瓢虫、七星瓢虫和大草蛉是控制蚜虫重要的广谱捕食性天敌昆虫,为明确这些昆虫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关系,观察了多异瓢虫与七星瓢虫、大草蛉各虫态(蛹除外)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设置30个虫态(虫龄)组合处理,于温室盆栽棉花(无蚜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克争 郝树广 等 《昆虫知识》 2004年41卷3期 191-1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与捕食、竞争等种间关系相比,集团内捕食作用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种间关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态系中.该文从它的概念、类型、作用特点、与其它种间关系的区别、存在的广泛性、发生强度的影响因素、化学信息调控及其对生物防治效果的影响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天敌群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玉帛 田艳丽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24年61卷6期 1290-129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了解捕食性天敌烟盲蝽Nesidiocoris tenuis和寄生性天敌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的种间互作关系,优化2种天敌联合应用方式以提高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防控效果.[方法]通过不同的天敌释放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治霖 多立安 等 《生物多样性》 2021年29卷1期 81-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陆生食肉动物(食肉目哺乳动物,以下简称食肉动物)作为食物链与营养级的高位物种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过度人类干扰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食肉动物种群数量剧烈下降和栖息地质量显著退化,探究食肉动物的区域共存机制对理解生物群落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静 肖达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16年38卷2期 299-30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捕食性瓢虫是农田生态系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现象在捕食性瓢虫中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室内通过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比较分析了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及龟纹瓢虫成虫对卵的种内自残和集团内捕食作用以及卵表面的化学物质对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阿力甫·那思尔 艾山·阿布都热依木 等 《昆虫学报》 2015年58卷9期 997-10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和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为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勇强 孟瑞霞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7期 1825-18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和黄瓜新小绥螨(N.cucumeris)是两种多食性植绥螨,主要捕食叶螨和蓟马等,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防治中.本文研究了这两种植绥螨种内的同类相残(cannibalism)和种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艾姣 导师:王凯华 海南师范大学 数学 数学;应用数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捕食和竞争作为最常见的生物种间关系,在维持生物种群的持续存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上起到很大作用。集团内捕食(IntraguildPredation:IGP)模型作为捕食和竞争同时存在的系统,在描述生态系统多样性、防治病虫害、解决物种入侵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