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7
- 38
- 6
- 2
- 49
- 20
- 20
- 8
- 7
- 62
- 57
- 23
- 12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展 聂新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24年24卷12期 37-47页
【摘要】 目的:后生元制品中活性物质的功能研究是解析其益生机制的关键所在,通过探究双歧杆菌菌体代谢成分及其活性功能,可以更好地表征双歧杆菌作为后生元的益生功能.方法:以高密度发酵获得的青春双歧杆菌B8589和两歧双歧杆菌B1628干燥菌体为研究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静静 张颖 等 《工业微生物》 2023年53卷4期 64-71页ISTICCA
【摘要】 文章首次探究了不同抗性淀粉添加量对双歧杆菌生长及代谢的影响.将不同浓度的大米抗性淀粉作为唯一的碳源,培养双歧杆菌单菌,通过吸光值确定细菌生长曲线、生物被膜生成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微观结构;运用苯酚硫酸法测胞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康 邓渝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7年37卷5期 88-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观察青春双歧杆菌在体外培养条件出现波状层次生长的情况,了解该过程中青春双歧杆菌形态的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青春双歧杆菌低浓度接种于BS固体平板培养基中,延长培养时间至6d,使其单个菌落长成较大的菌落后,置4℃冰箱中2~4周,在其培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桂华 遇常红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4期 888-88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青春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 UC 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6及 IL-10的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吉成 王惠艳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年15卷3期 147,1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PYG培养基,模拟胃肠环境,即低pH值(1.5~4.5),高胆汁酸盐(0.1%~0.4%)对青春双歧杆菌进行抗性研究.同时对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福氏志贺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性以及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进行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伦永志 黄敏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3年15卷1期 13-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灭活的青春双歧杆菌DM8504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黏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与活菌比较,观察灭活的双歧杆菌粘附于人大肠癌CCL-229细胞后对EPEC的黏附抑制作用.结果:用SCS或pH5.0新鲜BS肉汤悬浮的双歧杆菌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吉成 刘伯阳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1年13卷6期 320-3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青春双歧杆菌在蛋白类载体Ⅰ、Ⅱ、Ⅲ中添加蔗糖和促生长因子等,接种2% 1∶1的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混合发酵剂,5%的青春双歧杆菌发酵剂,经38~39℃前发酵4.5~6.0 h,终点判定pH值为4.6~4.8,°T为70~80,在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吉成 王惠艳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0年12卷5期 279,2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用青春双歧杆菌在A、B、C三种培养基上进行耐氧和凝固驯化,经28代筛选出一株耐氧性并在C培养基上进行耐氧和凝固驯化,经28代筛选出一株耐氧性并在C培养基中由56h可发生凝固,最后缩短到12h发生凝固的青春双歧杆菌;在PYG和豆乳培养基中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小兵 宋士良 等 《中成药》 2000年22卷8期 572-5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大豆低聚糖的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效应并建立一种大豆低聚糖各组分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青春双歧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为肠道微生物指示菌;使用μBondpak/CH氨基柱,高压液相色谱法,以纯水为洗脱液,分离大豆低聚糖各组分.结果:大豆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蒙蒙 李国莹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9年38卷4期 111-117页
【摘要】 为提高青春双歧杆菌在发酵液中的活菌数,以MRS为培养基,采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同时比较了优化前后的生长曲线与pH的变化.通过响应面分析结果得到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培养基配方:葡萄糖15.85g/L、低聚果糖15.85 g/L、胰蛋白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