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
- 4
- 1
- 12
- 2
- 6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魏东 王永笛 等 《人类学学报》 2020年39卷3期 404-4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下坂地墓地青铜时代居民是帕米尔高原区早期人群的代表.通过颅骨测量性状特征对该人群来源和流向问题的讨论,为建立欧亚大陆青铜时代人群的流动、变迁史提供了新的素材.与欧亚大陆青铜时代时空相关人群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下坂地青铜组居民的祖先人群,可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Jenna M DITTMAR 詹小雅 等 《人类学学报》 2019年38卷3期 389-3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作为脑外科手术的一种,开颅术在世界多地史前遗址中均有发现.大量发现表明开颅术在颅骨上的尺寸、位置及手术原因干差万别.开颅术在中国境内亦有发现;但在齐家文化(2300-1500BC)遗址中十分少见.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区临潭县陈旗乡的磨沟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先怡衡 李延祥 等 《人类学学报》 2016年35卷4期 549-5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陕西洛南河口鸡眼窑洞穴所发现的亚腰形石锤困扰着学者对该遗址性质的判断.为解决该问题,笔者等进行了数次田野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发现该处石锤实为古代开采绿松石的工具,而非旧石器时代遗物.所发现的磨石和石球,可能为加工石锤的配套工具.对比国内外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 朱泓 等 《人类学学报》 2014年33卷4期 460-4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我国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即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摇篮,以往的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内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早在我国青铜-早期铁器时代便已经发生.关于这种交流与融合产生的原因,目前学术界仍未有定论.新疆于田流水墓地(2950±50 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会秋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3期 496-4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枢纽.不仅如此,从考古发现来看,丝绸之路部分路段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疆与中亚和中国内地的联系也可以追溯到更早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新疆东部的哈密地区更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婉文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1期 29-40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军都山墓地为代表的“玉皇庙文化”系中国北方青铜时代的一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少数部族文化.本文对军都山墓地出土人骨牙齿标本作牙齿磨耗状况分析,试图为其饮食结构和社会经济形态的探讨提供线索.结果显示:军都山古代人群中,相同年龄组的男女两性牙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东 赵永生 等 《人类学学报》 2012年31卷4期 395-4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地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文中公布了24例天山北路墓地古代人群77项颅骨测量性状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男、女两性的测量性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相关结论对实验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波 巫新华 等 《人类学学报》 2011年30卷4期 379-40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新疆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交流的关键地带,新疆人群是研究东西交流史的主要对象.本文对昆仑山北麓青铜时代的新疆于田流水墓地出土的20具颅骨进行了61项非连续性特征的观察,对其中的20项非连续性特征与世界范围近代和现代人群进行频率数据的主成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永刚 导师:塔拉 内蒙古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博士) 2014年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西辽河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北方旱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不同考古学文化时期人类活动、植物遗存与生业方式的关系.本文涉及的年代范围是距今10000-3500年间,约相当于地学界的全新世初期至大暖期结束时期,或考古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晓鸣 导师:朱泓 吉林大学 考古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新荒泡东岸的漫岗上.地处松嫩平原南端,嫩江下游地区的河流交汇处.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东北地区古代人群活动的密集区域.2011年到2014年,后套木嘎遗址已经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发掘,共揭示出包含了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