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
- 13
- 2
- 2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勇 高兴玉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15卷5期 330-332页ISTIC
【摘要】 了解非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在作食管电生理检查时裂隙现象发生的情况及类型,并观察药物及不同刺激方式对裂隙现象的影响.对在我院作食管电生理检查的220例患者,先采用S1S2法,每次递减10ms进行反扫,直至S1 S2间期小于200 ms,并且连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明辉 李长安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1年09卷6期 97-97页
【摘要】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将55 例确诊非器质性心脏病的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 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25 例,予以心律平口服.两周后予以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评价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丽天 朱俊 等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14卷4期 225-2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索他洛尔(sotalol)对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电生理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受试者10例,15分钟内静脉注射盐酸索他洛尔0.8 mg/kg,继以0.6 mg/(kg.h)匀速静脉泵入.于用药前和静脉泵入15分钟时分别行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坚 焦镇 等 《中国循环杂志》 1999年14卷3期 161-16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报道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结果.方法:采用起搏标测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12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顽固性频发室性早搏.结果:12例患者均消融成功,平均放电3.2±2.3次.术后室性早搏总数由术前的28 617±4 288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冰 孙英贤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6期 505-5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ST-T异常影响因素.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入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583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按心电图是否有ST-T异常分为ST-T异常组和非ST-T异常组.入院后采集患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薇 薛玉梅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3期 242-24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调查体表心电图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VA)的特征和分布情况.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筛查12导联体表心电图有VA的患者,测量基线QRS时限(QRS-B)及室性心律失常QRS时限(QRS-V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秀兰 梁美琴 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12期 92-9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心电学参数在心力衰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36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6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率震荡的震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娟慧 浦介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1年25卷4期 287-290页ISTIC
【摘要】 1825年,捷克Purkinje首先描述了心内膜特殊的传导纤维,即后来被命名的浦肯野氏纤维(PFs).60年后,日本Tawara研究指出房室交界区的传导束和PFs是一个完整的电脉冲传播网络.1959年,Hoffman等记录到了His束电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利华 王无锡 《江苏医药》 2010年36卷8期 949-9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伴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分析比较60例冠心病患者(A组)与60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B组)的HR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A组HRT较B组明显减弱或消失;与B组比较,A组T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兵 易甫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年23卷1期 11-14页ISTIC
【摘要】 电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其发生率为10%~40%不等.可发生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遗传性心律失常以及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患者.其促发因素:心肌缺血及心力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