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7
- 10
- 4
- 1
- 9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蔡新忠 《植物学报》 2004年46卷6期 738-743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非寄主抗性具有持久和广谱的特点,因而在作物抗病方面有巨大应用潜力而越来越受人们关注.然而对非寄主抗性的机制仍知之甚少.以前已分离到一个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 Cooke)cDNA克隆,与bZIP转录因子有很高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红霖 王义琴 等 《遗传》 2008年30卷8期 977-9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非寄主抗性是植物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最普遍的抗病形式,由于它具有广谱持久的特性,因此在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近年来对植物抗病的分子机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植物非寄主抗性分子机制仍不十分了解.文章对目前研究的非寄主抗性产生分子机理、...
【关键词】 非寄主抗性;识别;病原物相关的分子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功友 徐梅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2年22卷2期 23-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综述从植物-微生物互作出发,对决定植物非寄主抗性的遗传基础和信号传导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植物非寄主抗性的可能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磊 许美容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0年12期 100-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表型鉴定、反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方法,利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植株,研究由Rxol基因介导的,水稻对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抗性反应.结果观察到3个涉及过敏性反应的基因由Rxol基因诱导表达,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这3个基因参与编码病程相关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学文 于晶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7年23卷4期 607-6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但是在水稻种质资源中尚未发现抗细菌性条斑病单个主效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从玉米中克隆的细菌性条斑病非寄主抗性基因Rxo1转入我国2个杂交稻恢复系和2个常规水稻品种.转基因植株的PCR和S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辉 何祖华 《植物生理学报》 2020年56卷12期 2563-25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系统介绍了植物维管束防卫反应的研究进展,并结合维管束中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分化,以及木质部组成成分的分析,详细阐述了植物维管束在寄主植物中阻止病原菌入侵的潜在机理,以期对植物维管束抗病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贻德导师:李建雄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非寄主抗性是物种水平上的抗性,它不是由植物单个专化性的抗性基因决定的,是植物展现出的最普遍的抗性形式,不易随着病原微生物的变异而丧失,因而它比小种水平上基因对基因(gene-for-gene)的抗性更广谱、更稳定、更持久。目前对于非寄主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峙导师:齐放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 植物病理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转录因子参与调节信号转导、抗逆反应、防卫反应等生物学过程,是调控一系列基因表达的重要因子。LIM转录因子是指含有LIM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在高等生物中广泛存在,参与基因转录、信号传导和细胞骨架建成等生物学过程。
为了研究LIM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灵 刘雄伦 等 《遗传学报》 2007年34卷9期 765-77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植物与病原菌在长期的共进化和相互选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组织障碍、非寄主抗性和小种专化抗性等有效的防御机制.小种专化抗性(基因对基因抗性)主要是由植物抗病基因识别相应的病原菌无毒基因并激活植物体内抗病信号进而抵御病原菌的侵染.从目前已克隆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