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4
- 1
- 7
- 4
- 2
- 2
- 1
- 23
- 18
- 6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耿玉涛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0卷6期 85-86页
【摘要】 目的 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可以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盐酸二甲双胍含量的高效液相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方法 用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实验操作,采用C18色谱柱(4.6×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磷酸调至pH=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飞容 苏子豪 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4年11期 1357-1360页
【摘要】 提出用带有非接触电导检测的微芯片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片剂中盐酸二甲双胍的含量。取盐酸二甲双胍片20片,剥除糖衣后混匀研细,称取0.1000 g,用水超声溶解、过滤,滤液定容至100 mL 供毛细管电泳分析。十字通道芯片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清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羽 张琳 等 《药物分析杂志》 2015年35卷4期 728-7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以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快速测定左卡尼汀注射液中左卡尼汀含量的新技术.方法:以芯片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实现左卡尼汀的高效快速分离,配以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在线检测;探讨并优化缓冲溶液的种类和浓度、添加剂、分离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艳丽 冯汗志 等 《中国药房》 2017年28卷9期 1242-124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采用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法测定异烟肼片中异烟肼的含量.方法:探讨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pH、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进样时间、分离电压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优选缓冲体系为1.86 mmol/L柠檬酸-0.14 mmol/L柠檬酸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庆华 温金莲 等 《中药材》 2005年28卷4期 296-29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采用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法测定山豆根中苦参碱的含量.方法:以2 mmol/L磷酸盐缓冲体系(pH=6.0)为分离介质,分离电压18.0 KV,利用高频非接触式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苦参碱的线性范围20~1000 μg/ml(r=0.9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伟丰 康信煌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5年30卷12期 756-758,7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建立制剂中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毛细管电泳高频电导分析法,并用于片剂、滴眼液中氧氟沙星及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测定.对电泳介质的种类、浓度以及操作电压和进样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实验采用5mmol/L乳酸为缓冲溶液,分离电压20.0kV,可在7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冲 蔡自由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22卷10期 2361-2362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微流控芯片测定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中盐酸雷尼替丁含量的方法.方法 在高电场强度条件下利用微流控芯片上特殊的微通道实现组分快速、高效的分离,以非接触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研究电泳介质、分离电压、进样时间等因素对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 优化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艳丽 翟海云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16年13卷6期 143-145,16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了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三颗针与盐酸小檗碱片中小檗碱的分析方法.方法 选择5 mmol/L乙二胺+15 mmol/L H3BO3作缓冲溶液;加入0.4 mmol/L β-环糊精(β-CD)添加剂;分离电压2.50 kV;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园丁 何为 等 《医疗卫生装备》 2007年28卷5期 34-36页ISTICCA
【摘要】 磁感应成像是一种交换机型功能性成像技术.回顾了磁感应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指出了其研究意义,介绍了磁感应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实验设计模型,分析了设计方法的特点,给出了系统结构和仿真实验结果,并指出了磁感应断层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国强 霍小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3年20卷1期 59-61页ISTICCSCD
【摘要】 本文针对层状生物模型研究了非接触激励的时变电磁场正反演问题,考察了不同电导率对比度下感应电场强度的分布.采用广义逆方法进行反演成像处理,数值结果表明了层状生物组织模型磁感应成像的有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