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3
- 9
- 2
- 1
- 8
- 3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晗 赵晓进 等 《解剖学杂志》 2024年47卷5期 436-438,后插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太行山猕猴寰椎桥(腹桥、侧桥和背桥)的形态和分布特征,推测寰椎桥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可能出现的进化趋势,理解人类寰椎桥变异.方法:在太行山猕猴寰椎标本,观察每个寰椎上3种寰椎桥的形态学特征和出现率.采用IBM SPSS 26.0软件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恺心 熊建雪 等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62卷5期 575-584页
【摘要】 人类颅骨非测量性状指在人类颅骨上一些微小的形态变异.本研究通过观察五堡墓地52具颅骨的61项非测量性状,对非测量性状进行了性别差异、左右侧别差异、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五堡人群的非测量性状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侧别差异,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清彬 东耀峻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08年24卷3期 329-33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描述中国汉族人群现代人头骨颧骨复合体区的非测量性状的特征.方法:利用人类学观察方法,对108副颅骨样本的颧结节、颧弓上缘形态、颧骨额突上下角进行人类学研究.结果:颧骨外形高点多表现为颧结节,出现率约为80.5%.男性颧结节出现率略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法军 朱泓 《人类学学报》 2003年22卷3期 206-2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对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头骨进行了非测量性状的观察.选择了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之相关的12个人群作为研究对比组,求出各对比组之间的平均差异度(MMD)值,以MMD值为基础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姜家梁新石器时代居民在非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文莲 吴新智 《人类学学报》 2002年21卷2期 111-1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采用传统的人类学观察方法,对一些中国和西方的化石人头骨模型的犬齿窝、颧骨缘结节和梨状孔上外侧部的膨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希望为研究头骨形态的发展变化及现代人起源问题,特别是中国现代人的起源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信息.得到如下提示:(1)在欧洲犬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毅 赵昱浩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5期 775-7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颞线作为头骨表面咀嚼肌颞肌的附着痕迹,其形态变异对探讨人类体质特征及咀嚼功能具有一定意义.为了解颞线在现代人群中的变异情况,本文选取亚洲、非洲和欧洲278例近现代成年人头骨为研究材料,通过对颞线的颞弧形态、宽度、发育程度、粗糙度及末端位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林 赵凌霞 等 《人类学学报》 2021年40卷6期 931-942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07年贵州毕节韦家洞首次发现古人类活动遗物.2016~2018年对遗址做深入考察,发现韦家洞是一个严重破坏的晚更新世古人类遗址,在深度破坏的扰乱层中出土了大量古人类活动证据,包括石制品、动物烧骨和人类牙齿,2018年在洞口和洞内深处发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雯 潘其风 等 《人类学学报》 2014年33卷2期 187-19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对云南宜良纱帽山滇文化墓地出土的颅骨进行了多项测量及非测量连续性性状观察.根据颅骨形态特征,纱帽山组古代居民应归入亚洲蒙古人种,并与东亚蒙古人种具有最多的一致性.通过与古代对比组对比发现,纱帽山组与时代较为接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瓦窑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 朱泓 等 《人类学学报》 2014年33卷4期 460-4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我国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即是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摇篮,以往的考古学、体质人类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内不同文化之间的互通有无早在我国青铜-早期铁器时代便已经发生.关于这种交流与融合产生的原因,目前学术界仍未有定论.新疆于田流水墓地(2950±50 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