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3
- 3
- 3
- 1
- 1
- 6
- 4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大命 孙显 等 《淡水渔业》 2010年40卷5期 3-8页
【摘要】 选用根据SOX基因蛋白序列设计的1对兼并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萼花壁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非混交雌体基因组DNA.结果显示:实验得到1个约220 bp的片段.经过克隆和测序分析,共获得2个有差异的DNA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大命 陆建明 等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1卷3期 109-112页
【摘要】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萼花臂尾轮虫2种不同性别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萼花臂尾轮虫非混交雌体和雄体性别分化的遗传背景.所用的30条随机引物中,有10条引物在两者基因组中扩增出多态性片段,其中有二者共有条带,也有二者差异条带,显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唐晟凯 导师:杨家新 南京师范大学 水产 水产养殖(硕士) 2006年
【摘要】 为了从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单巢类轮虫有性生殖发生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萼花臂尾轮虫为材料,通过温度刺激,分别获取非混交雌体、混交雌体和雄体,进而利用mRaNA荧光差异显示的方法对三种类别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下列几个主要结果和结论: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陆建明 导师:杨家新 南京师范大学 水产 水产养殖(硕士) 2005年
【摘要】 在实验室“克隆”培养萼花臂尾轮虫,培养过程中定投喂蒜头藻,在显微镜下挑取非混交雌体轮虫,通过急剧冷休克的方法刺激产生雄体,为了探讨引起萼花臂尾轮虫性别分化的遗传背景,采用RAPD分析及克隆和测序技术对非混交雌体和雄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对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林 刘昌利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4期 7632-76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运用3d种群增长和4d休眠卵产量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氯氰菊酯(31.25、62.5、125、250、500、1000 μg/L和2000 μg/L)和溴氰菊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丽霞 席贻龙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2期 189-19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3天种群增长实验方法,在(25±1)℃、无光照、以3.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为轮虫的食物等条件下,研究了亚致死浓度(0.01、0.1、1.0、10.0、100.0、1000.0和10000.0 μg/L)的甲胺磷和乙酰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颖昊 席贻龙 等 《湖泊科学》 2012年24卷1期 137-141页
【摘要】 为探讨粉煤灰污染影响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复合体在灰湖、汀棠湖和凤鸣湖分布的生态学机制,本文研究了曝气自来水(对照)、20%、40%、60%、80%和100%的澄清灰湖水对采自三湖泊中的轮虫姐妹种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新利 席贻龙 等 《动物学杂志》 2011年46卷1期 62-6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研究了不同浓度(400、800和1 200 mg/L)的三聚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有性生殖、个体大小和卵大小的影响.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 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旭旺 牛翠娟 《水生生物学报》 2009年33卷2期 342-3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水生生态系统中,pH是重要的非生物因子之一.pH可以通过影响水生生物的存活和繁殖,进而影响其在水体中的分布和多度,最终决定水生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