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1
- 25
- 10
- 2
- 1
- 131
- 123
- 30
- 20
- 10
- 116
- 75
- 75
- 49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自广 宋云焕 《中国新药杂志》 2019年28卷22期 2741-27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盐酸司他斯汀对湿疹患者脑组胺H1受体(H1R)占有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5月本院经治湿疹患者10例,按照盲法原则给予受试者盐酸司他斯汀(1 mg)、非索非那定(60 mg)或乳酸菌素片(6 mg,安慰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成斌 杨旭平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0卷8期 964-96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非索非那定与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关于非索非那定(试验组)与西替利嗪(对照组)治疗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一彧 陈海亭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4年43卷10期 630-6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易复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复杂,常难以找到确切的病因,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单一用药效果不甚理想.我科近来以白芍总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并与单纯接受非索非那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春平 彭可垄 等 《医药导报》 2011年30卷9期 1141-114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评价非索非那定胶囊的体外溶出度,建立犬血浆中非索非那定的液质联用(LC-MS/MS)测定法,并研究其在犬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 采用大杯法在4种不同介质中测定非索非那定溶出度;6只比格(Beagle)犬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非索非那定胶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玉琴 蒋学华 等 《医药导报》 2011年30卷8期 991-99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千金藤素对大鼠体内非索非那定药动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灌胃给予非索非那定、千金藤素+非索非那定,不同给药时间采集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索非那定血药浓度,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用3P97药动学软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如洪 张林枝 等 《医药导报》 2010年29卷1期 21-2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嗪(TMP)对非索非那定在大鼠体外肝灌流(IPL)处置中的影响.方法 10只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5只.给药组灌服30 mg·kg-1·d-1的TMP,对照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均连续14 d,于第15天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玉琴 蒋学华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8年23卷4期 440-4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非索非那定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DikmaTM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二氢钾(pH3.8)-三乙胺(30:70:0.3),流速1.2 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桦 邓安春 等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年24卷10期 802-8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非索非那定与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试验组变应性鼻炎病人68例,用非索非那定片,120 mg,po,qd;对照组病人72例,用西替利嗪片,10 mg,po,qd...
【关键词】 西替利嗪;鼻炎,变应性,常年性;随机对照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森 张学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年21卷3期 177-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抗组胺药物治疗过敏性疾病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第1代抗组胺药物嗜睡的不良反应而影响了它的临床应用,20世纪80年代后生产的第2代抗组胺药物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与组胺作用分离等特点,称非镇静抗组胺药(NSA) .但第2代抗组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洁 马燕 等 《贵州医药》 2018年42卷9期 1113-11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非索非那定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非索非那定+外用雅漾活泉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