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
- 2
- 15
- 2
- 2
- 4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欧阳山蓓 任军 等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2002年11卷5期 452-4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获得较大面积的颈肩轴型皮瓣的可行性,为烧伤后大面积颈胸部瘢痕挛缩畸形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方法:应用软组织扩张技术增加皮瓣的有效面积,设计以颈横动脉及其分支供血的对侧颈肩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挛缩.结果:临床应用8例,7例皮瓣完全成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荣汇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27卷7期 65-67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扩张后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扩张后颈肩背反流轴型皮...
【关键词】 扩张后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面颈部烧伤;瘢痕挛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健生 郑庆亦 等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20卷2期 187-1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修复颈胸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的较好方法.方法:应用颈肩反流轴型皮瓣对26例颈胸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26例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均得到一期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供皮瓣区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对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娟 胡建武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年29卷6期 667-668页ISTIC
【摘要】 为探讨一种实用而理想修复颏瘢痕挛缩的方法, 以颈横动脉的颈段皮支为蒂,利用其与旋肩胛动脉皮支的丰富吻合,反流形成超长的轴型皮瓣,向前旋转修复瘢痕松解后的颈前创面.结果采取本皮瓣修复32例颏瘢痕挛缩,其中28例随访2年,颈部活动自如,颌骨发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发春 汪同祖 等 《当代医学》 2016年22卷13期 49-50页
【摘要】 目的 通过对照比较扩张后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和任意型皮瓣在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中的临床应用及优劣差异.方法 选择52例面颈部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观察组(扩张后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组)28例和对照组(旋转推进任意型皮瓣组...
【关键词】 烧伤;后颈肩背反流轴型皮瓣;传统逆行皮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春梅 王乃利 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2年28卷6期 454-457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研究所解剖形态实验室提供的5具(10侧)新鲜成人尸体及10具(20侧)防腐成人标本上,应用医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蓝色乳胶灌注静脉,在直视或手术显微镜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春梅 李养群 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3年19卷4期 243-245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扩张皮瓣的解剖学特征及应用于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颈横动脉分支和胸肩峰动脉吻合支跨区供血,形成前界为锁骨、后界为肩胛岗、外界为肩峰的颈肩峰区的扩张皮瓣,以颈侧为蒂转移修复较大面积的颈部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 颈肩峰区;跨区供血轴型扩张皮瓣;颈部瘢痕挛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裴 任军 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6年12卷2期 76-7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修复儿童颏颈瘢痕挛缩一种实用而较理想的方法.方法以颈横动脉浅支为蒂,利用其与旋肩胛动脉皮支的丰富吻合,反流形成超长的轴型皮瓣,向前旋转修复瘢痕松解后的颈前创面.结果采用本皮瓣修复30例儿童颏颈瘢痕挛缩,其中18例随访2年,颈部活动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春梅 导师:李养群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临床医学 外科学(整形外科)(硕士) 2012年
【摘要】 颈肩区皮肤由于部位较隐蔽,可利用面积广,一直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畸形的一个重要供区。以往,整形外科医师利用该区皮肤形成岛状皮瓣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1984年,Radovan[29]发明了扩张器后,形成扩张的颈肩皮瓣,但可利用面积仍受一定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