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
- 1
- 12
- 3
- 1
- 1
- 1
- 4
- 4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璐露 蒲里津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0卷2期 133-13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应用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 RAAVD)功能跟踪生理性的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 RAAVD 功能实现双心室收缩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虹 李渝芬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5卷2期 107-10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置入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前后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对6例3~12岁CAVB患儿,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技术测定起搏器置入术前及术后3~6月的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室壁增厚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赵璐露 第1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7年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取得确切疗效,但其存在一定非生理性导致部分患者对CRT无应答.本研究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覃佐岸 导师:郭涛 李锐洁 昆明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 2014年
【摘要】 目的评估双心室起搏动态兼顾房室结自身传导功能,改进抗心衰起搏疗效的可行性,为改进CRT-P/D系统的软、硬件和应用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连续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一附院,符合2013年ACCF/AHA/HR...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璐露 蒲里津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7年32卷2期 156-1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本研究应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功能跟踪生理性房室延迟,探索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效果.方法:入选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组和标准双心室起搏组各30例,测定并比较两组术后QRS时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唯意 余琳娜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0卷24期 3062-3066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利用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方法逐渐应用于临床.单左心室起搏实现CRT的方法包括右心室感知触发左心室起搏实现CRT、Adaptive CRT和双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璐露 郭涛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7年33卷20期 3498-3499页ISTICPKUCA
【摘要】 患者男,52岁,因"胸闷,呼吸困难1个月,再发加重1周"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感冒"后出现胸闷、轻微活动后感气促,呼吸困难,不伴咳嗽、咳痰,胸痛,晕厥等不适.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功能Ⅱ级.入院后动态心电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璐露 蒲里津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7年20卷4期 501-503页ISTICPKUCA
【摘要】 本文报道了1例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通过双腔起搏器单左心室起搏运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功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QRS波时限由术前170 ms变窄为术后118 ms,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冬梅 郑延琳 等 《护理研究》 2007年21卷13期 1175-1178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模式下病人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取均能进行日常活动且植入全自动双腔起搏(DDD)型或全自动双腔起搏频率适应(DDDR)型起搏器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且窦房结功能正常(32例)和病窦综合征(心房、心室感知均≤1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红云 王冬梅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18期 3438-343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起搏器参数调整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以评价起搏器参数的调整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8例起搏器患者中双心室24例,抗房颤起搏器15例,频率适应性双腔起搏器(DDDR)20例,全自动型起搏器(DDD)28例,R波抑制型心室按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