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
- 1
- 1
- 4
- 1
- 1
- 1
- 3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尤为 花玲玲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5年58卷2期 125-1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处于抑郁状态的有躁狂发作史及无躁狂发作史的双相障碍患者和抑郁症患者在识别正性情绪面孔时前额叶-纹状体环路的gamma频段效能连接特征,寻找能够早期识别双相障碍独特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超 谭令 等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1年27卷2期 161-16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基于强迫症前额叶-纹状体-丘脑环路障碍假说,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研究成人强迫症(OCD)患者双侧丘脑1H-MRS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 13例经临床确诊的强迫症患者和与之相匹配的14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11.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钰萍 陈珏 等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29卷4期 280-282页ISTICCA
【摘要】 神经性贪食(BN)是以反复发作不可控制的大量进食、清除或代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冲动性特质可能参与BN的病理机制.本文从人格特质、行为学特征、神经生物学、神经递质等方面对BN患者的冲动性特质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性贪食;冲动性;前额叶-背侧纹状体环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钰萍 张宾 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8年27卷4期 316-3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fMRI技术,探讨神经性贪食(bulimia nervosa,BN)患者静息态下额叶-纹状体环路的功能连接特点及其与抑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27例未用药的成年女性神经性贪食患者及27名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组匹配的健康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蕴岚 郭蕴琦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年25卷22期 1748-17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服用哌甲酯治疗前后其探究性眼球运动(EEM)的变化.方法 收集ADHD患儿32例(病例组),男23例,女94例;年龄(10.25±2.08)岁,口服哌甲酯后进行EEM检测;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奕麟 导师:杨天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博士) 2021年
【摘要】
强迫症在世界范围内的终身患病率为0.8%-3%,和其它精神类疾病持平。精神类疾病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给社会一定的负担。所以了解精神类疾病的成因,探究其病理,提高其治疗效果都刻不容缓。
有认知模型提出,强迫症患者可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花玲玲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以抑郁相起病的双相情感障碍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目前从临床特征区分两者仍较困难。影像学研究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和单相抑郁症在识别情绪面孔时前额叶-边缘-纹状体环路均存在异常。而前额叶-纹状体环路与正性刺激及奖赏处理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科 杨峘 等 《中国药业》 2018年27卷3期 92-95页ISTICCA
【摘要】 该文综述了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对其相关的神经影像研究.认知行为治疗被认为是强迫症的一线疗法,但其作用机制却不甚清楚.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强迫症涉及眶额叶皮层、前扣带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尾状核及丘脑等脑区.病理模型集中于眶额叶-纹状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小军 艾力莎 等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年25卷5期 793-799,8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纹状体的功能连接和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运用基于体素的功能连接分析法来识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纹状体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入组对象为70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0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比较,我们发现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