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516
- 16
- 3
- 4511
- 375
- 310
- 249
- 242
- 578
- 361
- 328
- 320
- 22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泉 刘瑞荣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年25卷4期 367-368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桡骨头颈部手术的安全区域.方法:在30侧上肢标本上显露骨间后神经,观察其走行及其与桡骨上端的关系.结果:骨间后神经越过桡骨头上缘前方中线稍偏外斜向外下方走行,距桡骨头上缘(13.8±4.2)mm、桡骨前方中线外侧(3.2±1.1)...
【中文期刊】 张向阳 陈峥嵘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年19卷3期 208-20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
【中文期刊】 初国良 彭映基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1年19卷2期 149-15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阐明骨间后神经(PIN)卡压的原因及其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30侧尸体上肢标本,将PIN分为3段(即桡管段、旋后肌管段和旋后肌管后段)观察其肌支的分支情况;用卡尺对桡管(RT)、旋后肌管(ST)和桡侧腕短伸肌腱弓(AECRM)的...
【中文期刊】 李伟 刘建惠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20卷2期 90-91页 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11-2015-10手术治疗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导致神经卡压的病因、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38例均随访6~18个月,30例术...
【中文期刊】 周民煜 王琦 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34卷1期 172-173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多因素卡压的病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全部行手术治疗,对21例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病例采取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骨间后神经均2~4处被卡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间后神经存在多因素卡压,故手术探查时,应尽...
【中文期刊】 王小健 苏云星 等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38卷8期 768-768页 ISTICCA
【摘要】 <篇首> 旋后肌综合征也称骨间后神经麻痹或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骨间后神经即桡神经深支,旋后肌综合征即此神经在前臂近端背侧被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运动障碍的症状与体征.我院应用保守疗法治疗1例外伤致旋后肌综合征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文期刊】 丁家明 佘永华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6年21卷2期 110-11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骨间后神经的起源、行程、受卡压原因,并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40侧成人尸体上肢,将骨间后神经分为3段(见附图):桡管段为从起点到旋后肌入口的距离,旋后肌管段为入口到出口的距离,旋后肌管后段为出旋后肌管以后的分支.观察...
【中文期刊】 廖文波 洪嵩 等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19卷9期 595-596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存在的卡压部位,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察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的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神经卡压的影响.结果旋后肌管上下口均由腱性组织构成,其宽度分别...
【中文期刊】 于如山 曲方 等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1年10卷1期 12-13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骨间后神经(PIN)受损的临床及肌电图诊断方法。方法:对44例临床疑PIN受损患者作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肌电图研究。结果:在肱桡肌、桡侧伸腕长肌肌电图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正常。伸指总肌、食指固有伸肌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异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