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1
- 2
- 45
- 38
- 2
- 1
- 1
- 40
- 28
- 26
- 21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金铭 《医学与哲学》 2019年40卷8期 37-41页ISTICPKU
【摘要】 为了解我国面向高校的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变化过程,为今后的政策修订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收集政策文本,运用倡议联盟框架理论等政策分析工具,对1985年以来各级政府颁布的大量面向高校的艾滋病防控公共政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在面向高校艾滋病防控政策的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栓琴 《健康必读》 2021年13期 271页
【摘要】 本文重点分析当前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的现状与困境,针对如何做好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的有益路径提出建议措施.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教育是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有利于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重视程度不够、疫情通报制度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寒梅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2卷3期 86-90页
【摘要】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人数迅速增加,高校的社会形象受到冲击,这充分暴露出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中急需补齐加强的短板弱项,其中不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文章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围绕理顺防控工作机制、加强健康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梅 杨晨 《饮食保健》 2019年6卷44期 287页
【摘要】 通过对高校艾滋病感染原因的思考,明确艾滋病防控期间面临的挑战,再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以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直升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2期 193页
【摘要】 目的:笔者为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度,通过匿名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市2800人高校大学生予以问卷调查,其中可知医学专业大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度(70.64%)高于非医学专业(29.36%);男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知晓度(65.8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素娟 王昱捷 等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25年42卷2期 235-23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市区高校大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水平及防控现状,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2024年6月市区高校大学生1 541名为研究对象,采用AIDS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市区高校大学生对AIDS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炜 《世界临床医学》 2016年10卷10期 243页
【摘要】 通过分析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发展趋势及我校艾滋病教育的开展情况,提出新形势下预防艾滋病的进一步的防控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蕊 任庆莹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年26卷9期 1013-10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流行加剧[1],山东省高校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在校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匮乏[3-5],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有HIV传播的高危行为陋],遏制HIV在该人群中蔓延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阿芳 郭少磊 等 《预防医学论坛》 2022年28卷2期 138-139,142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驻青岛市崂山区高校中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情况,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开展高校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依托2010-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确诊的学生HIV/AIDS感染者的基本情况,对驻青岛市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慧君 焦康武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9年25卷2期 209-2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目前,北京市高校艾滋病防控制度面临着工作制度与探索性实践多,但未形成系统性防范体系;法规、制度大体具备,但内部主体责任仍未落实;学校强制性教育措施不够有效,学生缺乏主动接受相关教育的自觉性;观念鸿沟制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