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8
- 4
- 4
- 2
- 6
- 5
- 5
- 4
- 2
- 7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美美 关晋宏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8期 2665-2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碳素方面起着主要作用,了解其固碳特征对研究地区之间的碳循环至关重要.油松人工林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典型的退耕还林树种,研究其固碳特征有利于综合分析评价油松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为了研究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油松人工林碳储量及碳密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领余 李春海 等 《古生物学报》 2007年46卷1期 45-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漠几种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春梅 关晋宏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5期 5049-50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阐明黄土高原中西部刺槐人工林碳密度区域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基于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样品分析估算了黄土高原中西部4个栽培区域的刺槐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布特征,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影响生态系统碳密度的主要因子(林分、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爱芝 导师:马玉贞 冯兆东 兰州大学 地质学 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博士) 2007年
【摘要】 中国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地区被证明是研究长尺度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之一,对黄土高原西部古气候的重建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尺度气候变化的机制及过程。论文主要通过对位于黄土高原西部的海原剖面和会宁剖面较详细的孢粉分析,结合黄土高原西部表土孢粉和少量河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汲玉河 周广胜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8期 3348-33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刺槐是黄土高原乡土树种,具有优良的水土保持和固碳功能.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实践中实施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刺槐林面积占沟壑丘陵区人工植树造林面积90%以上.由于种植时没有考虑刺槐的气候适宜性,一些地区的刺槐林出现了退化现象.采用最大熵模型,在 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玉梅 张仁陟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1期 113-1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秸秆还田(TS)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西部雨养农业区耕层土壤真菌数量、垂直分布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数量有一定影响,耕层土壤真菌总数:T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润福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年26卷12期 23-24页
【摘要】 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地方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秦安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属陇中南温和半温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为500mm,干旱频繁,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属国家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军红 柴强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4期 1199-12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促进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水氮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性生产,探索适宜的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水平,于2016-2018年在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进行了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了6个处理:单施化学氮肥不施有机肥(T1)、有机肥50%替代化学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玉惠 刘新平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11期 2432-24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区天然红砂灌丛内外土壤水分、养分的差异及植物萌动期红砂灌丛对草本植物生长和植被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砂灌丛下土壤水分状况明显好于灌丛外空地,尤其是在30~110 cm土层最为显著;灌丛内土壤粘粒和粉粒含量明显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舒浩 张俊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2期 389-3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覆膜及不同沟垄种植模式对黄土高原西部半干旱区旱作马铃薯产量形成和水分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平畦覆膜(T2)、全膜双垄沟播(T3)、全膜双垄垄播(T4)、半膜膜侧种植(T5)和半膜沟垄垄播(T6)种植方式的产量分别比传统平畦不覆膜(T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