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
- 2
- 4
- 2
- 1
- 1
- 5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海利 张晓慷 等 《世界农药》 2022年44卷6期 35-39,60页
【摘要】 为了获取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具有一定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对黄瓜根际土壤放线菌进行筛选鉴定及活性评价.结果为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出放线菌108株,其中一株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放线菌SDN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义 王玉杰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5期 100-101,105页
【摘要】 [目的]了解硅酸盐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研究硅酸钾和硅酸钠对黄瓜白粉病的病菌毒力及田间药效.[结果]硅酸钾和硅酸钠均对黄瓜白粉病菌生长有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3.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红敏 王树桐 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08年38卷5期 526-531页
【摘要】 采用子叶喷雾法分别测定了大黄酚(chrysophanl)对黄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保护和治疗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黄酚能有效降低黄瓜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其保护和治疗作用的EC50分别为0.23μg/mL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娜 马雅军 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35卷10期 155-158页
【摘要】 为了应用分子特征确定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扩增、测定了上海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和白粉病菌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依据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了两种病原菌种类,以及与近缘种的差异性.结果显示,黄瓜霜霉病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秀英 王文桥 等 《华北农学报》 2007年22卷z1期 12-15页
【摘要】 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成伟 姚晓惠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08年5期 68-71,75页
【摘要】 运用微分干涉显微镜分别观察了南瓜、凤仙花、黄瓜及番茄叶片上白粉病菌的显微形态,对侵染这几类植物的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的形状、大小、分生孢子梗的形状以及孢子梗上着生分生孢子的数目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它们的分生孢子的大小、分生孢子梗的形状及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喜文 郝友进 等 《植物病理学报》 2003年33卷6期 535-540页
【摘要】 本文研究了11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作用,发现不同化合物的诱导效果存在明显差异.这些化合物中只有(E)-4-[2-(4-联苯基)乙烯基]吡啶(BEPy)和O,O'-1,4-亚丁基4,4'-双[(E)-2-(4-氧苯乙烯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鹤 宋述尧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19卷7期 1001-100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为人参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洋葱球茎内表皮膜法研究人参茎叶总皂苷对黄瓜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采用盆栽法研究其对白粉病菌的温室防效.结果:人参茎叶总皂苷对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5.74 mg·mL-;温室防效的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瑛阁 龚明福 等 《北方园艺》 2010年14期 150-153页
【摘要】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温室盆栽苗药效试验,田间防病试验共筛选到4株编号为H2、H1、H3和H7的菌株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1.25%、87.77%、8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华 白洁 等 《有机化学》 2009年29卷1期 94-99页
【摘要】 利用微波促进的方法,以2,6-二氯苯甲醛、胺和巯基乙酸为原料,合成了系列N-3位不同取代基团的噻唑烷酮衍生物.部分化合物在Lawesson试剂作用下,合成了其系列噻唑烷4-硫酮衍生物.所有化含物通过IR,'HNMR,MS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