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4
- 3
- 2
- 1
- 1
- 4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印旗 董妥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年31卷6期 552-5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2009-2012年河北省斑疹伤寒高发地区临床报告病例进行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 按我国卫生部《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诊断标准》(WS 215-2008)在临床可疑病例高发地区设立哨点监测医院并收集病例.临床病例进行个案登记并进行发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林 苏梅惠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4年12期 1272-12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阐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鼠型斑疹伤寒的流行状况。方法收集云南省鼠型斑疹伤寒病例资料。于2011年6-9月在西双版纳地区采集鼠型斑疹伤寒临床诊断病例的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并在发病地区的居民区捕鼠,采集鼠血液和脾脏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
【关键词】 鼠型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实验室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梅 张丽娟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年29卷1期 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明确玉溪市红塔区是否为鼠型斑疹伤寒疫源地.方法 采用微量室温补体结合法,对红塔区人群和鼠类进行鼠型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血清抗体检测,用鼠、鼠体外寄生节肢动物标本接种豚鼠进行病原体分离,并调查鼠密度和鼠蚤指数.结果 调查的7镇14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红 宫占威 等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年18卷3期 77-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特异敏感的快速检验普氏立克次体PCR检测方法,并能与莫氏立克次体相区分.方法采用种特异性巢式PCR方法,进行实验室模拟检测.结果以普氏立克次体的rpa14/16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两对引物;该引物特异性实验表明仅普氏立克次体特异性片段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蓉 韩松 等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36卷9期 830-832页
【摘要】 鼠疫、鼠型斑疹伤寒和蚤媒斑疹热型立克次体病是朝鲜半岛历史上对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的三种主要蚤媒传染病,该文对这三种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蚤媒传染病在朝鲜半岛的流行传播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健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0年11卷3期 235-23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立克次体是一类天然寄生在一些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并通过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给人或动物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菌.立克次体与吸血节肢动物的相互关系是几千年生物进化高度适应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相互关系造成了立克次体生态学的离散、立克次体基因的高度保守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双庆 《中国保健营养》 2016年26卷14期 516页
【摘要】 地方性斑疹伤寒这个病名大家不熟悉,但是临床上经常见到,一般病人高热不退1-2天,全身出现充血性斑疹,经化验,确诊为本病.人对本病普遍易感,夏秋季多发,为了让大家能深入了解地方性斑疹伤寒,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介绍.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方式:家鼠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洪丽 毕树云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8年10卷3期 178页CA
【摘要】 <篇首> 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是莫氏立克次体经蚤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南涧县血防站于2006年7~10月分别收治了3例不明原因发热的病人,后确诊为"地方性斑疹伤寒",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彦芬 范俊彦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6年13卷2期 38-39页
【摘要】 <篇首> 地方性斑疹伤寒也称鼠型斑疹伤寒,多见于鼠类繁殖地区,是由莫氏立克次体经鼠蚤媒介所致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该病常年散发,以晚夏及秋季多发为特点,农村多于城镇.其临床表现较流行性斑疹伤寒为轻,病死率很低.但由于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致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