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3
- 3
- 3
- 1
- 10
- 1
- 13
- 5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宁毅 时彦平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2年32卷8期 1626-1631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百日草‘芳菲1号’为试材,研究不同水分胁迫下烯效唑(S3307)对其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叶解剖结构的影响,以明确S3307对百日草的抗旱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1)在水分胁迫下,百日草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光合...
【中文期刊】 李宁毅 于洋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7年43卷1期 104-10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S3307浸球对百合的株高、叶片的伸长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S3307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但植株株型丰满、叶片加宽、叶色加深、基生根增多且粗壮、鳞茎数量增多.现蕾、透色、初花时间随着S3307浓度的增加而延后1~2 d,但花期和花径不...
【中文期刊】 樊高琼 杨文钰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4年40卷5期 556-56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不同浓度(0、10、20、40mg·kg-1)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品种川麦30不同叶序(3叶、7叶、旗叶)叶片衰老期间酶活性影响的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后,不同叶序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
【关键词】 小麦; 烯效唑(S-3307); 叶片衰老;
【中文期刊】 王振龙 陈凤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3年39卷1期 17-2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不同浓度S3307浸种后,番茄幼苗株高降低,茎粗度增加,根冠比值、叶绿素、光合速率、可溶性糖、脯氨酸、V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提高,丙二醛(MDA)含量和外渗电导率降低.说明S3307有助于培育壮苗,...
【中文期刊】 葛云侠 陈凤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1年37卷1期 15-1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10mg·L-1S3307处理过的番茄侧枝,其发根数、根干重、根体积及根系活力都提高而优于NAA。在NAA和S3307诱导不定根尚未长出前,切段基部内源激素IAA含量增加,PPO和POD活性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
【关键词】 番茄 S3307 扦插 PPO POD;
【中文期刊】 聂磊 孙谷畴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0年36卷5期 419-42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S3307能提高沙田柚和琯溪蜜柚幼苗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Chl a/b值。经50~200 mg·L-1S3307处理的柚树幼苗光合速率、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qP值上升,Rd/Pn、qN、KD值下降。
【中文期刊】 汪惠芳 陈润兴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年33卷3期 181-18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秋大豆始花期和盛花期喷施50~100mg·L-1S3307后,植株矮化、茎秆增粗,复叶小而厚、叶柄粗短、叶色转绿、叶绿素含量增加,上部复叶功能期延长,主茎结荚部位降低,荚数、粒数和百粒重增加,产量提高.
【中文期刊】 张燕 方力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年33卷2期 122-12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烟草种子经S3307浸种后,其幼苗根系活力、根干重,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速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都有提高.
【中文期刊】 李朝周 李唯 等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年33卷1期 18-2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0.1~0.5 mg·L-1的S3307可显著抑制葡萄试管苗茎叶的生长而促进根系的加粗,提高根冠比;0.5~5.0 mg·L-1则可引起根的负向地性生长.适宜浓度的S3307可使试管中扦插的葡萄茎段产生茎叶极度缩小的微型枝条,宜于试管中长期...
【中文期刊】 刘华山 孟凡庭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年33卷2期 104-10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小麦种子用5~10 mg·L-1S3307拌种后,发芽率未受到影响,但发芽种子的淀粉酶活性降低,芽长缩短,SOD、POD和CAT活性增强,单株干重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