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5
- 47
- 1
- 65
- 63
- 38
- 31
- 3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2009年6卷3期 280-289页 SCIMEDLINEISTICCSCD
【摘要】 The effects of biomimetic designs of tine furrow opener surface on equivalent pressure and pressure in the direction of ...
【关键词】 furrow opener; UHMWPE; biomimetic surface design;
【中文期刊】 张黛静 张艳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2期 538-54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基于5年的耕作定位试验,设置深耕(DT)、深耕有机肥(DTF)、浅耕(ST)、浅耕有机肥(STF)、免耕(NT)和免耕有机肥(NTF)处理,以期通过改良耕层土壤结构,优化小麦冠层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同一耕作处理下,增施有机肥可降低土壤...
【中文期刊】 刘丹 张霞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2期 573-582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渭北旱塬黑垆土8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下6种耕作方式,即连年翻耕(CT/CT)、免耕(NT/NT)、深松(ST/ST)和免耕/深松(NT/ST)、翻耕/免耕(CT/NT)、翻耕/深松(CT/ST)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作物产量和水分...
【中文期刊】 何建宁 于振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4期 1204-121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9年定位设置旋耕(R)、翻耕(P)、间隔2年深松+条旋耕(SRS)、间隔2年深松+旋耕(RS)4种耕作方式,在2014--2015年和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
【中文期刊】 王能伟 葛秀丽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3期 871-87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保护性耕作和杂草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农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保护性耕作下农田杂草多样性有所提高,但耕作方式与养分管理方式对农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交互影响尚未探明.本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一块连续3年施行不同耕作方式(免耕、深松、旋耕、深耕)和不同养分...
【中文期刊】 张向前 赵秀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3期 885-893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耕作方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的影响,对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转运以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2008年设置的长期耕作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了免耕秸秆不还田(NT)、免耕秸秆还田(NTS)、旋耕秸秆不还...
【中文期刊】 赵鹏志 陈祥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1期 3634-3642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耕作与水蚀是黑土区坡耕地碳库退化的主导因素,为进一步探究土壤有机碳(SOC)及其组分对不同侵蚀驱动力(耕作、水力)的响应格局,基于该区耕作侵蚀与水蚀模型,在定量表达耕作侵蚀-沉积量与水蚀量的基础上,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东北黑土区典型漫...
【中文期刊】 邹文秀 韩晓增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2期 563-570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耕作和秸秆还田是打破犁底层、改善黑土肥力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分析了耕作和秸秆还田对秸秆腐殖化系数、总有机质含量(SOC)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秸秆施入20~35 cm(ST+S)能够打破犁底层,与浅耕(TT)、深耕(...
【中文期刊】 翟振 李玉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4期 1211-1218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针对黄淮海平原由于连年旋耕所导致的犁底层加厚上移、耕层变浅的问题,引入一种全新的耕作技术——深旋松耕,以改良耕层障碍因素,提高冬小麦产量.设置深松20 cm(SS20)、深旋松30 cm(DVR30)两个处理,以深松20 cm为对照,研究深...
【中文期刊】 张明君 李玲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12期 3917-392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依托陇中旱农区长期的保护性耕作定位试验,对不同耕作方式下春小麦和豌豆根系空间分布特征及作物产量进行研究,以探索耕作措施影响作物产量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春小麦和豌豆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开花期达到最大;春小麦根系...